第二章“吃里扒外”的叶悕(1 / 4)
初中的日子就这样有聊无聊地过着,跟所有上过私塾人的经历都差不多。只不过当时的环境可是异常的艰苦。特别是吃饭的问题。不能说吃不饱,但的确是吃不好。
早晚是馒头加咸菜,稀饭是玉米面汤。玉米面是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的,然后上交学校厨房,统一调配。
可能家长们以为,全校学生这么多,上交的公粮只占全部的千分之一,所以,自己家的公粮随便掺点陈芝麻烂谷子肯定不会影响自己的孩子的健康。
巧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想。
所以,真正喝到嘴里的汤,都是残次品,要么是公元前时期的玉米面,严重过期食品。要么是玉米面里被各个虫子安了家,给学生额外补充了蛋白质。
但好在中午这顿饭会好一些,厨子们能表表孝心,用大铁锹给爷儿几个炒一锅熟菜。
当然,色香味肯定没有了,能吃到维生素就荣幸之至了。
而且偌大个学校当时连个给学生正经吃饭的地儿都没有。既然没有食堂,那就只能在教室里吃,没有食堂也就没有碗筷,那就自带饭盆。
每日三餐只能派两个虎背熊腰的男生抬着一个铁皮桶去厨房那里领饭,回来给班里四五十头饿狼分食。与此同时,女生也会派出代表去领一箩筐白面馒头。米饭是没有的,因为箩筐有洞洞,没法盛那玩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米饭太散,没办法给同学们均分。
分配不公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搞不好会出人命的,想当年太平天国能搞那么大的动静,靠的就是平分土地。
所以,每每分饭的时候,气氛都会显得异常的紧张。
话说每到吃饭的时间,同学就会翘首期盼,桶都还没落地的时候,男女老少就不分东南西北青红皂白拼了命一拥而上了。瓷盆调羹竹筷子乱撞一气,馒头咸菜乱撒一地。那场面真是“满面尘灰烟火色,大珠小珠落玉盘”(注:前者摹人面,后者摹器声)。
“再给我加一勺!就一勺!”
“半勺也不行!”分饭的值日生呵斥道。
“艹!你个二货就知道把好的留给那小娘儿们!”
“你他么再给我说一句?!”
话还没说完,舀菜的勺子就扔过去了。当然,另一方也不是吃素的,刚盛了半饭盒的大锅菜,吃都不舍得,一狠心,全扣在值日生的头上了。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诸如此类的械斗,同学们已经习以为常。
但条件即使再艰苦,我们也是能忍受的。因为老师说过:你们都是未来美好生活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