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医书被改,不知幕后是何人?(2 / 4)
看到杨延宜面露喜色,徐光启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他就怕这位杨大人对他的新型火铳不感兴趣。
两人来到了徐光启的房间后,徐光启招呼他坐下,又伸手去将那羊皮纸拿了过来。
这时,他袖子里的那块吃食掉在了羊皮纸上。
食物上面沾染的口水瞬间污染了羊皮纸,徐光启顾不得再取手巾了,慌忙用袖子小心的擦拭着。
杨延宜看到一块像糕点的食物从他袖子里掉了出来,顿时莞尔一笑。
历史上的那些人物生平介绍,不过寥寥数字,可当你真的面对那些曾经的先贤们,却发现他们生活远不像历史描述的那样冰冷,而是充满了烟火气息。
他看着那块糕点打趣道:“徐大人,这是何物啊?如此珍贵得紧,吃了一半还要收在袖子里。”
徐光启臊得面红耳赤,哈哈一笑说道:“杨大人有所不知,此物乃是番薯干,不能多食,多食则伤身。”
“番薯干?”
这三个字就像平地里的一声惊雷,狠狠的在杨延宜心底炸裂开来,番薯是什么时候传入明朝的?
见到杨大人似乎对这个吃食更感兴趣,徐光启放下羊皮纸,走到桌子后面,将抽屉里的那包番薯干拿了过来,递给了杨延宜。
杨延宜拿起一看,这很明显就是红薯干。
他拿起一块放在嘴里仔细的咀嚼了片刻,确定了这就是红薯!
清朝老百姓的日子,比明朝的还要苦得多。可清朝却发生了人口大爆炸,人口总数比明朝翻了六七倍。而红薯,就是这人口爆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杨延宜仔细的回味着这口感,不会错的,这就是红薯。
红薯耐旱、产量又极其的大,储藏也非常方便!完全可以做主粮来进行种植!
想到这里,杨延宜一把拉住徐光启的袖子,焦急的问道:“徐大人!这红薯是从何而来啊!”
徐光启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激动,但还是小心的回答道:“在嘉靖年间,由商人从吕宋引进的,后来李神医说这种番薯吃多了会伤身。但我并不信,所以将它用作平日的零嘴。”
“李神医?”杨延宜回想了一下,说道:“李时珍吗?”
徐光启从桌上找出一本书,翻开看了片刻,递过来说道:“喏,杨大人您自己看吧!”
杨延宜接过一看封面,正是“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