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酒规(2 / 9)
“闭嘴!”
大家都笑了起来。
胡明佳说:“以前我就不是你的对手,这以后我也有撑腰的了!”
冷冰霜笑着说:“哥解释的没什么问题。其实古人说话是最含蓄,也最容易理解的。表面上看,我们觉得文言文好难。那是因为好多字我们都不用了,好多历史背景我们也不了解。文言文也好,古汉语也罢,只要你理解了每个字的意思,了解了文章的历史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比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巡是巡逻的巡,有转一圈的含义。味,是味道,那饭桌上当然是指菜品的味道了。
据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出自西周时期的《酒规》。当时宫廷宴席还都设有酒官,他们负责监督酒宴的秩序,甚至于会把那些违反礼仪者逐出宴席。
酒官慢慢的演变成纠举那些饮而不醉或者醉而不饮之人。通俗讲,就是看着别人的杯中酒,纠举偷奸耍滑之人。这样一来,酒桌上醉鬼越来越多,甚至于经常闹出人命。
据说,最初定为三巡,就是提倡喝酒要有节制。可后来,随着酒官的职能转变,醉酒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汉唐之时,醉酒成风。到了宋代,饮酒风气才略有好转。人们也看到了醉酒对身体的危害。那哥用三巡代表微醉,五巡自然是醉酒状态了!
当然,无论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还是酒规酒官,都是提倡饮酒要适当。不过那些过去了的那朝那代,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也是道听途说。可有一点是对的,就是当代醉酒成风。我特别不理解的就是用大玻璃杯喝白酒,并且是满满一大杯。
那天,哥说的酒精理论虽然没有经过考证,不过我是完全赞同的。于飞哥是卖酒的,估计要记恨我了。记恨我我也要说,白酒,确实是舶来品,古代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个酒,绝不是白酒。
并且,古代大碗喝酒的酒,到底是什么,也很难说。那个时候的科学肯定是没有现在发达。就算他们喝的是跟我们一样的酒,或者制造工艺还不如我们的酒。可科技发达的今天,医学已经证实了,饮酒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那么喝呢?
我不反对饭桌上喝点酒。正所谓小酌怡情,醉酒伤身。说起酒文化,古人确实写了很多关于酒的着作,其中清朝的张晋寿的《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
大家想想,近些年因为酒醉之后闹出人命的事比比皆是,又有很多家属去告同桌喝酒的人。人们怕担责,怕赔钱,所以才口头上说什么:大家随意喝啊,自己的酒量自己知道,千万别喝多了。
可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随意喝的呢?又有几人做到不劝酒的呢?我们回头看看,汉唐开始,酒醉毙命的情况就很明显了,而到了宋朝,已经开始重视这件事了。到了清朝,已经提倡量小随意,客各尽欢了。到了我们祖辈父辈的时候,已经开始小杯饮酒了。
可如今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各种才俊,居然又操起大杯,过起了山野莽夫的大碗喝酒的生活了。其实他们还真不如山野莽夫,至少人家还知道大口吃肉,这些人,只记得大碗喝酒。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的很大一部分的年轻人,忘记了中国的历史,却抱着洋人给他们的糟粕当宝!”
于飞笑着说:“小霜,你可别给我扣帽子。卖酒的也好,酿酒的也罢,我们肯定是希望卖的越多越好。不过,我们可不希望酒鬼越多越好。
你说的对,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才应该进入主要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应该一直学,知道本才能不忘本,对不对?至于外国语言,我个人觉得没必要作为高考的一个学科,作为一个选修学科就够了。我不是说外国语没用,可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人,真正能用上英语的还是少数。更何况高考英语打了一百分,也解决不了英语评级和雅思托福的问题。
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英语,一直到高考,整整耗费了十四五年的时间,家长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孩子耗费了整个童年时光,换来啥了?”
雷蕾说:“不学不行啊,人家都在学,高考也在考,并且是必考科目。”
于飞说:“可悲就在这了。现在的教育界我对他们很无语,不知道怎么说了。教育是啥?他们天天说:传道授业解惑。可他们干了啥?教师节收礼,这是道么?学生有问题找家长,说家长没教育好,这是道么?一些所谓的大家,又是讲坛,又是出书。你们讲的什么?用自己的理解去讲古文,你们理解的就对么?出书,你出的什么书?拿着古人的文章,带着自己的口水,就这书,坑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