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故地(1 / 4)
玛希提供的两份信息,似乎已印证了红叶能晶遗迹所在地。尽管这处地址已基本等同于学界常识,实际上已无需再做考证。
“我翻到些资料,其中一份也提到红原……”蕾雅向我们展示她的发现。
两封信件。其中一封是998年1月21日,可能为红原基地的医护主任写给红叶医院院长的信件。
“……今年红原的冬天真是可怕,野外的积雪能淹到成年男人的膝盖,普通人在基地外作业超过半天,恐怕骨头都会被冻坏……有人说羽绒服得穿两件才行,本人也有同感……请原谅我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这边的御寒物资似乎不足以应付这两年的可怕寒冬。返回这边疗养的病人增加了不少,看情况可能得转运至城内医院,不知医院床位是否还有富余?”
看起来,似乎997年至998年的冬天更加苦寒。话说回来,难道像红原基地这样的重点项目,也不能获得足够“标准”或加厚的御寒衣物么?
而且,据红叶989年第18号令的羽绒限时令都过了快1年了,居然生产标准还没恢复。是不是那个时期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导致原材料供应相当短缺?
话说,当年的医院床位好像也很紧缺,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玛希很快就给出了回答。
“应该是很多历史事件集合下的衍生影响。”玛希说:“989年冬末,冯克帝国发动持续超十年的第十一次圣战,妄图夺取北方整个红岭高地,剑指当年络伊王朝的黑河大平原,完成千年未竞之愿。”
“当年,帝国为这场战争投入了巨大国力。据传有某位著名亲王认为这将是终结千年夙愿的最后战争。”玛希说到这里,“哼”着笑过一声:“确实是终结之战。只不过,将被终结的是当时帝国洛克王朝。”
“之前听舒亚说过……新千年之后,帝国境内还爆发了大革命。”我想起了这个历史。
“对啊。11世纪的战争,规模和花费远非中古世纪所能比拟。”玛希不愧是历史兼图书专业,对历史的细节相当熟悉:“与从前一场几万人战役就能决定整个战争走向的情况相比,那时候已经是工业化前夜的数十万量级的大规模战争形态,注定将是吞噬人命、财政和物资的可怕无底洞。”
“毕竟,虽然已有工业经济的萌芽,但并未形成质变的量化规模。”玛希说:“那时候,控制着世界岛中部核心地带的络伊王朝,领土和人口都是冯克帝国的好几倍。公平说,这是一场对两大帝国王朝的终结之战。络伊王朝也没笑到最后,12世纪内战分裂后,虽然主体再度统一为络伊共和国,但已不复当年从北冰洋到南大洋皆在守望之内的霸主辉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回到998年,就算冬天再冷,物资供应也要优先供应前线。”玛希说:“那一年,帝国军团历史性夺下红岭走廊,正在死磕红岭高地最后几处山脉要塞。当时,整个帝国境内除了羽绒条令,还有黑炭限供令,新鲜面包禁令,面粉木屑混合推行令等等奇葩条令。”
“以及,包括向当时控制下的宁诺和尼斯‘要求’提供羽绒原材料吗?”我问。原来,红叶989年第18号令还有这样的出台背景。
“是的。据考证,这种要求基本近似于无偿索取……再加上各级腐败行为,引起很大民怨。后来演变成持续好几年的‘鹅绒起义’打击了帝国和代理人的统治。”玛希接着说:“还有当年北方山区的卡邦人反抗,南方沃兹愈演愈烈的圣主传教……当时帝国在前线的短暂军事胜利,并不能掩盖穷途末路的暴政统治。”
“卡恩地区的反抗?嗯,我还看到另外的资料,不过有点残酷……”蕾雅低着头,把手里的档案集翻过几页,说:“就是这封信。”
这是998年2月14日,时任威诺和卡诺两省总督写给当时皇家工程与科学院派遣队里某个项目负责人的信件,似乎间接提到一些关联事件。
“……尊敬的先生。听闻在前段时间的卡恩地区治安行动中,恰好随队的您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勇气及爱心。圣神在上,对于拥有普世价值和虔诚信仰的人士而言,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是生而为人的准则之一。然而,那些山区里的野蛮人,排斥信仰,嗜血好战,杀害我们许多无辜平民和勇敢战士。有时候,在野兽面前,无谓的怜悯反而会伤害到自己和家人……只是建议您能认识到这一点,白区和红区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读着这封信件,就能知晓当时帝国统治者对于卡恩地区卡邦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