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产业下沉(2 / 3)
“贤弟不必过于自责,百密一疏也在所难免。”刘仁轨安慰到。
“对了,兄长。陌还有一事需由你和马周兄长代劳。”李陌想到了之前那个老伙长所提的第一个问题。
“贤弟请讲。”
“近日,周边各府可还有声讨文书?”李陌问到。
之前,春耕开始之时,周边各个州府发现自己的乡民流失巨大,一个个的发文书声讨太平,要让太平归还其子民。
估计这些州府的官员要是声讨未果,肯定会上书弹劾李陌的。
“也不是很多,只能说犹如雪片般飞来吧。如此下去很快朝堂就会得知,还是得尽快想到应对之策。”刘仁轨先是诙谐的形容了一下文书的数量,接着又表示了担忧。
“襄陵和襄汾府可有发文声讨?”李陌又追问了一句。
“这倒不曾有过。”被李陌提醒,刘仁轨也有点疑惑。
为何这两个县离太平最近,流民也来得最多,却不抗议呢?
“那就对了,太平的铁矿和石炭出自这两个县府,他们因此没少得好处,当然也就不会有异议了。”李陌解释了其中的原由。
王凝雪的铁矿和煤矿分别就处于襄陵和襄汾二县,矿石的开采会按照采购价的两成给这两个县缴纳赋税,其金额远超当地府库的收入。
也就是说太平的新式工坊,已经间接带动这两个县的财政收入翻倍了。
有这么好的事情,他们怎么会有意见呢。
“贤弟有何妙招?”刘仁轨已经感觉到李陌在憋坏呢,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他想做什么。
“太平新城不是缺木材、石材这些原料嘛。”
“可以在周边各县兴建林场、石材厂等工坊,向新城运送原料。”
“要是有条件的县,砖瓦工坊、石灰工坊、水泥工坊甚至是炼铁工坊,也都可以过去开分号。”
“太平只要成品即可。”
有着后世思维的李陌深知,这些重工业的污染程度有多严重。
而且单靠太平一县,也很难在产量上满足全太平的建设所需。
所以他才想到了这个多全其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