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对赵王是战?是和?(2 / 5)
小霸王孙策一直紧随其父,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他与淮泗集团的武将自然更加亲近。
但与原历史创建东吴基业、为东吴政权奠定基础的丰功伟业相比,自然略有些逊色了。
而孙权年岁十六,一直在后方学习政务,孙坚聘请名师大儒指导,大部分是江东本地士族人士。实际上,这也是孙坚的一种制衡手段,以及对江东本地人士散发的善意。
如此一来,孙策和孙权有着各自的势力,各自的阵营。这给了继承者相争的基础,夺嫡之争同样在江东发生了。
夺嫡,不仅是孙策和孙权兄弟俩的争夺。也是他们背后各方势力的一种角逐较量!
不过当赵王刘羽夺下徐州淮北四郡,与袁术大军对峙在广陵郡,隔着淮河交战的时候,这又出现了第三种可能!
是战?是和?
淮泗集团中,以周瑜为首的文臣武将“主战”,因为他们的老家都在赵王的兵锋所指范围内,未来必将伺机北上。他们属于竞争关系。
因此他们主战!
此时正应该趁着赵王和袁术大战,鹬蚌相争的时候,他们借机渔翁得利。
而不是坐看赵王吞并徐州后,又击败袁术。最后夺下淮泗地区,兵临长江对岸!
守江必守淮!
淮河若失,长江危矣!
至于和谈?
主战派根本没有考虑,那不过是权宜之计,以赵王的野望,必定会鲸吞天下,而不是坐看江东割据自立!
鲁肃对着孙策等人说道:“众人皆可降赵王,惟将军不可降赵王刘羽。
“如肃等降羽,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羽,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
鲁肃说,众人皆可降赵王,惟将军不可降赵王。
因为这些文臣武将投降赵王后,仍然有用武之地,赵王唯才是举、论功行赏,他们易君事羽,官品不丢,俸禄不减。可是对于将军又该如何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