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话 一线天(1 / 2)
“我就是打个比喻,比喻你懂吗!”我说道:“最后一间房,怎么看都不像人住的”。
张春来蹲在地上,笑的前仰后合。转瞬严肃起来,问我记不记得阿约下来之前,在入口那里说的话。打开入口的时候,阿约说下面的废村怪的很,现在想想咱们看到的东西,线雕青砖、左右厢房、门当抱鼓石,这些都是清早期的风格,应该算不上怪呀!
“你说的对,这个崖中村还真不是给人住的”张春来道。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人们在崖中村的生活,肯定不像在外面,比如在屋里做饭的时候,要考虑做饭所产生的油烟能够排出去,崖洞中的风速应该很小。并且因为整个村落都位于山洞里的缘故,地下竖着码排的石条,细小缝隙是最佳的排水方式,所以他们不用考虑防水。这些还都是小事情,暂时能想到就这么多,村子出口被山石堵住,但是再小的村落,人们生活也要有很多必要的元素。
无论是农庄还是渔村,鄱阳湖湿地水系众多,崖中村是渔村的可能性很大。张春来觉得渔村应该有的样子,这里一点没有,连个晒网的地方都没有,即使是山洞中没有光照,那鱼网也要时常打开缝补,坛坛罐罐,很多人类生活必要的东西全都没有,就算是被冲进来的洪水毁掉,咱们也应该能看到碎片。
中间一条小路,两边几个院子对称,这个崖中村布局紧凑,只有房子能够居住,生产生活的设施全都没有。
“古代人也有安逸思想,也许住崖洞就是图个舒服”我道。
“是人们建造,却不是为了生活在这里”张春来手指下方的洞口说道:“这村子就为了隐藏这个洞,它原本应该有个石盖”。
在我转头看向来路的时候,张春来将身子探到洞内查看。来路方向仍然没看到邵军他们两个,只好跟上他,同时也担心邵军。
洞口向下,整齐石条每隔不远都有凿开的缺口,手脚可以着力。慢慢向下,张春来一边缓缓下降一边嘟囔,如此建造规模耗时是肯定的,但不费力,石条只有人的巴掌粗,不会太重,简单的木制绞车即可完成。张春来靠聪虳只能听个大概,现在两个人挂在竖直的洞里才看明白!原来竖着码排的石条,并不是长短一致,而是不同长度的石条穿插开码排,如果没猜错,这些石条并不是在山洞底部竖着码起,而且一根挨着一根夯入山洞原本的实地。
“行了,我知道古人狠了,咱快点落到底好吗!”我说道:“你难道不觉得这蛤蟆一样的姿势很难受吗!”。
“慌什么!这就到了”张春来不耐烦的说。
话音未落,张春来在下方已经稳稳地站住,向前一小步,给我腾出地方。双脚落地,在张春来的面前是一条两米远的短道,方方正正两人可以并排通过,抬头就是水平的顶部,布满整齐的巴掌大小空格,是石条横竖穿插开搭建。短道和上面的竖直石洞下来形成9度直角,没有收券不能说是墓道或者巷道,隐藏在码排石条当中,只能算是暗道或者通道。
跟着张春来两步走出短道,前方地上堆满大大小小落石,有的形似小山一样,根本没有能走路,向前走只能在碎石堆上爬行。光线所及左右峭壁之间的距离,能容纳三辆卡车,上方不知有多高。单看两侧岩石峭壁,不见任何裂纹断点,毫无疑问,是山体从中间裂开。
每碰到一块石头,响声轻微,可从头顶回荡开,那声音就越来越大。两个人有些怯步,赶快靠到右边紧贴岩石,有的地方突起偌大一块,就在头顶悬着,心里都担心,上面随时有可能掉下来碎石。
一线天!
就是这样!
地上的碎石和山体岩石相同,灯头直接顶住岩石表面,从边缘透过的光可以清楚看到,和龟背脊入口的石质相同,白花岗岩暗里却是黑花,远观是黑的。
“第四纪与第三纪中新世断裂带”我感叹道:“明哥查电脑的时候,咱们都没注意,现在身在其中,这环境让人上不来气,压迫感太强”。
张春来眼神轻蔑,唧唧歪歪的说怎么走到这你才明白!从龟背脊进来的地形是山体横断,悬奇大殿和跨飞栈都是悬空建筑的固有形式,瀑布就更明显了,几乎没有塌落损坏的痕迹。那是一个略带鼓肚的悬崖,贴着瀑布直到走到了崖中村,都说明这里成为地下之前,都是山体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