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章 关于明朝亡于流寇(1 / 3)
在明史里,明朝是亡于崇祯,对于南明的政权是不予承认的,并在修史的时候对这之后的事情进行了抹黑,不允许私自修史。
这就导致了在清朝时,人们对于明末历史的不了解,人们也无法了解崇祯之后的真实历史。
我们现在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还是因为在清朝灭亡以后,无数的历史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才找到一些那时隐藏的历史,如钱海岳,顾城等人。
所以《红楼梦》中对于那个时期历史真相,本质的还原,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普通人简单来看,可以说明朝是亡于两线作战,外线是后金不断的叩关,内线是亡于流寇农民起义。
真正推翻崇祯朝廷的还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但是李自成真正做大做强还是比较晚的。
崇祯登基之后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政策的摇摆,在先解决外还是先解决内的问题上,不同时期尝试过不同的政策。
在对内政策上也经历过招抚为主和剿灭为主的阶段,我们后人都知道起义军是剿不灭的,但是具体到细节上是怎么样的一个剿不灭,我们可以看看《红楼梦》中是如何还原其本质的。
在早期应对流民问题时,崇祯朝廷选择了以招抚为主,这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里,作者进行了描写。
这大概是崇祯三年到四年,之后明朝进行了多年的剿灭和招抚,一直不能解决流寇问题。直到崇祯十年,内阁首辅温体仁请辞回乡,崇祯重用杨嗣昌之后,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流寇进行全面的围剿,并在一年内取得了表面上的成功,对,就是表面上的“成功”。
至于最终又是怎么失败的,从这一回开始,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前文在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王熙凤隐射的军权派遣官员杨鹤任陕西三边总督并招抚流民,也就是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些物品的事。
后来招抚失败,原因很简单,朝廷调集的粮食本就不够流民吃的,还发不到真正的灾民手里。
粮食到了基层手里,如乡绅保甲,当他们代发赈灾粮食的时候,灾民根本就不在家乡,否则就不会叫流民了,粮食最后发到了谁手上也就无法查证了。
而像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寇,负责剿灭他们的官军还欠着军饷没发呢,更不愿意把粮饷给这些人了。流寇吃完了粮食,只能继续造反了。
杨鹤论罪下狱,而他的儿子杨嗣昌,在崇祯十年上任兵部尚书主持军事以后,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
他认为对流寇招抚是行不通的,必须全力剿灭,这就有了著名的十面张网的策略。
他以为,父亲的抚局失败,都是因为流寇的原因,现在改为剿灭,十个省份的军力联合封锁,全力追剿,就一定能平定流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