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桓玄之乱(上)(1 / 4)
上回说到,东晋朝廷正在遭遇建国以来最严峻的一场叛乱,而就是这场叛乱,导致这个极其畸形的王朝第一次灭亡。
这场叛乱,是由桓温最小的一个儿子,桓玄发起的,史称:桓玄之乱。
在咱们第二部的《五胡篇》中讲过,桓温以“网红杀人犯”的身份出道,最终成为东晋首屈一指的军政大臣;
功过参半的桓温,在晚年仅差一步就篡位登基,后被谢安劝住并“耗死”;
桓温临死前,将其手中的权力交接给弟弟桓冲;
再后来,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中立下万世之功,东晋皇室趁机索取和蚕食谢氏家族和桓冲手中的权力;
不知道桓冲是懒得继续“内卷”,还是迫于压力,总之,他平静地交出手中大部分的权力。
此后,桓氏家族在东晋朝野上的话语权,从呼风唤雨、一手遮天,变成了人微言轻、不受待见。
桓温死后,在桓温的葬礼上,桓冲面对老哥桓温的旧臣旧部,并摸着年仅7岁的小桓玄的脑袋说:“侄子啊,这些人,可都是你老爸当年的下属啊。”
桓冲本是随口向侄子介绍一下,没想到小桓玄想起慈父桓温当年叱咤风云,现今家道中落,突然感概万千、泪如雨下。在场的桓温旧部们,深感诧异。
(冲抚玄头曰:“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
桓温的旧部感到诧异,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家道中落是种什么滋味。也就是因为这种极大的落差、反差,让桓玄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东晋朝廷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过啊,说句公道话,这仇恨,真不应该算在东晋朝廷头上,谁叫你的老爸桓温,不是想着篡位登基,就是想着加九锡,还逼宫多次,搞的东晋朝廷人心惶惶呢?
拜桓温所赐,东晋朝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桓氏家族戒心满满,始终不敢任用桓温的子侄为重臣。
(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
桓玄23岁的时候,才被东晋朝廷录用为太子洗马(这里解释一句,这太子洗马,是陪太子一块读书习武的,可不是给太子“洗马”的。几年后,桓玄才被任用为义兴太守(今江苏宜兴,地市级地方官。
恃才傲物、郁郁不得志的桓玄颇感窝囊,感叹道:“我老爸统领九州、叱咤风云、挥斥方遒,乃是乱世巨星。而我都快三十了,才当个破市长,简直就是丢人现眼、辱没家门,这破市长,不当也罢!”
桓玄算是看明白、想明白了,因为他老爸晚年的“丰功伟绩”,东晋朝廷看自己就跟看见“瘟神的儿子”一样。自己这辈子,肯定是不会受到东晋朝廷的待见和重用了。
于是,桓玄索性辞了太守一职,打算回老家归隐山林。
与此同时,顿悟后的桓玄,对东晋朝廷的芥蒂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