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再战匈奴(1 / 3)
在会议开始前,荀彧就向吕布请示过,准备给属于镇北将军府体制内的所有人发放年终福利。年终福利未必很多,但是能极大地提升大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吕布当然是同意了,唯一担心的是大规模发放年终福利会不会给辽东的财政造成负担,毕竟光士兵这一块就有二十多万人。
荀彧解释道,这次发放的年终福利,由钱财和实物构成。钱财发到每个人手上的不多,只是像发红包一样,给大家一个吉利的好彩头。实物发的比较多,都是郡守府底下的产业作坊产出的,都是以成本价计算,并不算很多,对财政负担并不是很大。
现在辽东的财政收入靠着交易所、牧场、盐场和装备制造厂这四架马车,每年都有不少结余。荀彧操心的是怎么把钱花出去,还不伤害市面上的经济体系。
“将军,您不要只看着我们发出去了多少福利,您还要看到发出去这些福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发出去钱财,大家拿了钱财,用来购买我们郡守府作坊生产的物品,钱最终不是又流回我们郡守府了吗?”
“主要的是,我们拿我们自己的作坊产出的物品来发放年终福利,是按成本价计算的。我们作坊规模做得越大,产出的东西越多,成本就越便宜。”
“而且作坊规模大了,能拉动整个产业链做大,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作坊规模大了,吸收的工人多了,对我们辽东的稳定,也有好处的。工人在作坊里挣到的钱,总是要花出来的,他们把钱花在辽东,最终拉动的,还是辽东的经济。”
吕布被荀彧说得一愣一愣的,这经济账,这内需拉动经济的理念,真是这个年代的人能搞出来的?也只是在后世,吕布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才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而荀彧一个这个年代的人,居然也搞清楚了这经济账的算法,吕布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那个,酒也是我们自己作坊生产的吗?我怎么不记得我们有生产酒的作坊?”吕布问道。
“我们不但有酒作坊,而且还有好几个。郡下每个县,我都设立了酒作坊,我向将军报告过的,将军不记得了吗?”荀彧每个月都会发一份政务报告给吕布,报告过这件事。只是吕布看一眼就放一边了,没放心上,给忘了,只好打着哈哈应付过去。
“百姓这两年啊,收获了不少粮食,除了留够自己吃的之外,也会出售一部分。我们郡守府会出面收购,一方面能保护粮价,避免谷贱伤农,一方面也能为军队提供粮食储备。”
“我们收购来的粮食,除了供应军队之外,还有多余的,我都拿去酿酒了。辽东寒冷,酒能御寒,还是很好卖的。胡人部落也在大批量的买,销量很大。通过和胡人的交易,我们用酒换来了大量的牲畜和皮货。”荀彧说明着情况。
“还有那个,你说发给大家的钱,最后还得收回来,是怎么回事?”吕布还是想问清楚这个事,别出什么猫腻。
“是这样的,我准备对大家开放物品兑换。就是说,我给大家发的钱,大家可以选择不拿钱,而是把钱兑换成自己需要的物品领回家,并且是以成本价兑换。”
“比如说,一个普通士兵,我打算发一套棉服,十斤肉干,一坛酒,还有五千钱。如果士兵家里还有四口人,他就可以拿出两千钱,兑换四套棉服领回家,给家里人每人一套棉服。”
“他如果去铺子里买棉服的话,一套得八百钱,在我这兑换的话,只要五百钱。他会怎么选择,这是毫无疑问的事。”荀彧说得很明白。
吕布也不再有异议,完全支持荀彧的做法。
年终会议开完了,参加会议的众人都很兴奋。年终福利这个东西,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有的东西领,大家都很高兴。高兴的不是那一点东西,而是有东西领的感觉。
正如荀彧所说的,大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比如有隔壁邻居两个,一个去了私人商铺干活,一个去了郡守府的作坊干活。年终的时候,去私人商铺干活的,结了工钱回家过年了。去了郡守府的作坊干活的,结了工钱,还大包小包的提了许多东西回家过年了。一问,这些东西都是郡守府发的年终福利,不用花钱买的,价值吗,也就抵得上一个月工钱而已。
去私人商铺干活的那个人,除了羡慕,就是嫉妒了。去了郡守府作坊干活的那个人,除了满足,就是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