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吴瑜(三)(1 / 2)
其实真的不能怪吴瑜小女儿心态脆弱,在得知官家如此凉薄的行径后。城内很多官兵都觉得他不愧是那赵佶的种。一样的视子民为肉饵,城中甚至出现了将士叛逃事件,全靠两位吕相公(吕好问,吕颐浩)处置得力才没有酿成大乱。
至于隔壁大营里得知赵官家成功逃脱的金兀术,明白自己这次擒龙又失败了会如何暴怒,就不是吴瑜该管得了。
她能做的就是继续安安静静地读书拔草烧热水,给不安定的宫人和内命妇做一个好榜样。
或许在许多大臣眼中的“吴妃贤良”,就是这个时候留下的印象。
但是,战争和局势的发展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过几天,鄢陵方面就频频传来消息。
吴瑜在摒除了各种不羁谣言之后,终于拼凑出出了她自己都感觉到荒诞的事实:
赵官家是以一万铁军做诱饵不假,却不是惧怕金军南下逃往襄阳,而是直接绕路北上,前去鄢陵整备东京留守司兵马,以求不世之功。
然后他与岳飞合兵,在长社城外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龙虎大王”完颜达赖,然后救出韩世忠,君臣三人合力义军,一举破了十五个猛安的金军。
当然这一切有个前提,大战之前不顾官家的“不许议和”铁律,诬陷岳飞王彦马皋互相不干正事的杜充,被赵官家以天子之身用斧头击杀于县衙大堂前,具碎嘴的士兵将官说,当时那杜充的半截脑袋,血浆溅了官家一身。还有人说杜充临死都不肯闭眼,因为不信官家会杀文官,还是紫袍文官。
就是最后一件事,在陪都官僚系统里引发了大地震,官家逃走,韩世忠被救,甚至宋军斩获第一个万户,似乎都没有这件事情大。
因为赵宋太祖定下的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即使是吴瑜父亲这样有点小见识的商人,都在骚动中明白了,官家那一斧头劈下去,根本不是杀一个大员祭旗那么简单,这事儿是违背了整个赵宋政权的法理基础的……东京陷落后,宋太祖在太庙中勒石三戒已经渐渐流传出来。而那一斧头下去,却是在要了杜充狗命同时,也砍断了系在赵官家与南阳、襄阳群臣之间一条最稳固的绳索。
须知赵宋官家虽然英明神武,但要是没有一干臣工,其他处理各种树物,他也治理不了这么大的国家呀。而失去了这种君臣间保持默契的信任,他们之间又该如何相处呢?
吴瑜倒是觉得前来投奔的爹爹想的太多了。说一千道一万,官家不是剩了吗?胜了之后,又紧接着去了东京。
收复旧都对于每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而言都是极大的精神鼓舞。相信很多人都愿意无视杜充挨的那一斧头。而选择继续跟着官家抗金。
吴瑜虽然说不出来,但隐约明白了一个后世的道理,胜利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祖宗和文官之间的那条线断了,赵官家又重新建立起了一条更加牢固的线,那就是大家一起还我河山,让大宋人民不再受异族统治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