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举国同庆的日本(2 / 6)
满洲国的农业潜力都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所以,安琪格格判定日本人大规模向海参崴和伯力地区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是,为了维持在这里的统治,日本人很有可能会把满洲国的国民大规模地移民过来。
海参崴城市内的瓦砾清理得差不多了,城市也逐渐恢复了活力。
1936年1月20日,日军彻底占领了苏俄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日军南路大军打下了滨海边疆区内主要的城镇,留下了部分军队作为守备部队。主要作用就是监视作为守备部队主力的满洲国防军。其主力30万人开进到伯力地区,准备继续对盘踞在斯米多维奇地区的苏俄远东方面军残余主力展开攻势。
同时,北路日军在全取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后,也派遣了20万大军返回伯力,准备继续向着苏俄的西部地区攻击前进。
这个时候,在这两个地区的苏俄远东方面军也基本撤回了苏俄控制区。
普希金所部的20大军也撤回了阿穆尔州,而自己在斯米多维奇地区也集结了40万的部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关东军,朱可夫在莫斯科最高统帅部的催促下,带着40余万大军缓慢向西撤退。
对于最高统帅部的这个命令,在情感上朱可夫很难接受,毕竟自己这一走,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回来了。这偌大的国土在自己的手里沦丧,自己也没法向国民交代啊!
但是,从理智上,朱可夫却是很赞同这个决定的,这是我们空间换时间的典型案例。
远东地区很是庞大的,日本人想要彻底占领这里,必定会牵扯大量的精力和兵力,这也给朱可夫在赤塔地区重组远东方面军留下了时间。
朱可夫有把握,有了这60多万经历过战火淬炼的士兵,再配备百万新兵,在一年之内,练出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兵,能够在同等兵力情况下,压制日本关东军的精锐之兵。
朱可夫率领着远东方面军的残部一路后撤,日军就一路推进。
最后,朱可夫所部撤退到赤塔地区,日本关东军也终于因为兵力分散严重,没有足够的兵力,且朱可夫所部也得到了足够的物资和人员补充,也终于停止了推进。
为了对抗苏俄远东方面军,日本关东军以呼伦贝尔为大后方,在翁翁斯基、巴列伊斯基等地驻扎了大量部队。
双方在赤塔周边地区再次对峙了起来。
整合滞留在赤塔地区的人员和物资,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迅速扩充到了百万规模。
而为了对抗朱可夫,南次郎也不得不再次抽调满洲国内的关东军支援呼伦贝尔地区,使得和苏俄远东方面军对峙的日本关东军也达到了八十万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