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各人心思(5)(1 / 3)
康熙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就全程听着太皇太后怎么往回圆话。
太皇太后没有人配合,就自己在那里说也显得够无趣,说着说着声音不可避免的小了下来。
太皇太后:……
“皇祖母,你说的不错,只是朕还觉得有些事要顾忌前朝。
你也知晓,藩王之乱直到今日也没有彻底结束,边疆那边甚至传出吴三桂要自立为帝的流言。
满清将士正在战场为大清浴血奋战,朕不能不考虑。”
康熙用心良苦地和太皇太后解释,虽然这些话听起来确实有道理,但怎么说呢,就是显得很空泛,类似那种好像说了很多,但实际将其中有用的信息摘出来,也没几条。
听到这里,太皇太后要是还不明白康熙的意思那就愧对自己多年的掌权生涯。
嘿,不就是找借口拒绝给蒙古那边行一个方便,给蒙古一些好处嘛。
压在心里的火突然冒了起来,可能是最近这段时间感觉有些憋屈,太皇太后没了往日的镇定,话变得尖锐起来。
“皇帝,早在大清立国之初,蒙古就为其出力不少。
更不论这么多年下来,边疆周围屡屡发生叛乱,都是蒙古铁骑帮忙平叛。
不管是哀家尚为妃嫔时期,还是先帝时期,后宫蒙古妃嫔不少,可你再看看如今的后宫,蒙古自觉不安,难道还有错?”
原来大清和蒙古处于蜜月期的时候,那真是后宫全是蒙古人,甚至连康熙自己身上都有蒙古血脉。
可眼下呢,才过去多久,蒙古的待遇一降再降,后宫也再没蒙古妃嫔所生皇嗣,这样将蒙古狠狠得罪,就是为了防止蒙古势大有别的心思,真的对蒙古公平?
也是将自己带入了蒙古一方,所以太皇太后才觉得委屈。
她自嫁给皇太极,不管任何时候都在为大清谋划,连当初亲儿子顺治上位,为了稳固皇位,她更是逼着顺治先后娶了姑侄二人。
这里边,可以说太皇太后有私心,但太皇太后也是真心为顺治考虑,不然一介幼帝骤然登基,身后又没什么靠山,不指望蒙古指望谁?
可惜那个时候顺治完全不理解太皇太后的苦心(可能理解,但不接受),母子两人闹的很不愉快,甚至因为静妃和太后的事还和科尔沁生了嫌隙。
哪怕眼下蒙古继续送秀女入宫,但与太皇太后一脉都没什么关系,根本原因也是静妃和太后的遭遇之故(太皇太后能允许太后捣乱的原因,是她觉得自己对得起大清,但确实对不起娘家科尔沁)。
“皇祖母,朕知道你想补偿蒙古,”康熙拧了拧眉,他将桌面上的茶盏推到太皇太后手边,“既是皇祖母心中所愿,朕并非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