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道必考题(2 / 3)
第二,大宋与辽夏有顺差没错,但交出去的岁币,是国家的钱,是百姓的钱。收回来的钱呢?是商家的钱,是大户的钱,是官员的钱,就偏偏不是国家和百姓的钱。万家哭而一家笑,这贸易顺差越大,百姓越困苦!
第三,岁币只要白银和河北绢,澶渊之盟时向辽国每年纳1万两白银,2万匹绢;到现在要给辽、夏每年共交3万两白银,45万匹绢,3万斤茶。
吕兄啊吕兄,大宋的银矿在桂阳和建州,现在每年产出最多只有22万两了!国库年年在贴补白银,银价节节上涨,又把大宋的铜钱铁钱也吸入辽夏,国内无钱可用,只能印发交子。交子三年折半,五年作废,然后又印新钞。百姓犹如地里的韭菜,被割的没活路了啊!”
刘湛说着说着,俨然带入了私人情绪,回头看见吕俨也在义愤填膺,赶紧往回圆。
“偏题了偏题了哈!说回吕兄关心的府试,既然知道了有岁币这个坏东西,那官家和朝廷自然也是想要弄掉的。自仁宗实施庆历新政以来,朝廷每年往北加兵,到如今已有兵员12万了。”
“那太好了!是否明年就可以不用交岁币了?”
“还不行,这兵虽多,但是不能打,却要朝廷一直养着,这就是朝廷第一冗,叫冗兵!必考题啊,千万记住!”
吕俨连连点头,却也有疑惑:“兵多,为什么不能打呢?”
“因为这些不是真的兵。”
“不是真的兵,是什么?”
“是没地种的流民,是被招安的山贼,是逃避赋税和徭役的农民,但就不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撑个排场装装气势没有问题,战场厮杀是万万不可能的。”
“为何都是这种人,朝廷就不能征些良家子去当兵吗?”
“良家子?”刘湛笑了,“哪种人是良家子?吕兄啊吕兄,良家子是像你我这样,哦不对,是像你这样有田有地的青壮年。家中有田地,为何要去当兵?当兵很光彩吗?吕兄愿去当兵吗?”
吕俨沉默不语。
“吕兄在家乡呆习惯了,不知道这些也很正常。愚兄说话直,吕兄只当切磋学问,不要往心里去。”
“不会不会……小弟,受益良多。府试之前,小弟也要去四处游历,增长见识了,坐井观天难免贻笑大方。”
“吕兄有这样的心思,府试策论是肯定难不住你的。既然知道了这12万兵员的主要构成人员,吕兄也应当明白冗兵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难题了吧?”
吕俨略加思索,点头道:“既是流民与山贼,那自然是不能轻易裁兵的,否则必然四处为害。小弟只是不明白,若12万兵之中大多是这类人,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流民和山贼呢?明明我大宋已承平百年,逐渐有盛世之相了啊?”
是啊,盛世,谁的盛世呢?刘湛默默的想到前世的笑话:即使是贫民窟里的乞丐,谈到大英帝国的荣光,也会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
“就是因为盛世才能有数量众多的流民。”刘湛心里又默默的补充了另一句:因为乱世的流民不是死了就是反了,而史书会说他们是野外的白骨或杀进城的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