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潜龙勿用(2 / 3)
不容杨度多想,接下考卷,略看题目,果是策对。
所谓策对,一般是考验官员为政一方的治政理念,对时事,或者过去政策的解析和解读。但县试一般考的很简单,毕竟秀才还不可以做官,往往在府试,殿试,会考的辛辣些。
细看题目。
“盖闻天运之不齐,阴阳之或愆,旱干水溢,无世无之。虽以尧汤之盛而犹不免也。春秋水旱不雨必书,所以恐天灾,知戒而思备也”
一看这题,不由得心中疑惑。怎会如此,这次考题竟然说的就是现如今的水灾。虽然考题前段说,天灾无论在什么朝代都会发生,就算在唐尧,商汤这样的圣君名主的朝代都有过灾祸。
但杨度心中明白,这不过是客套之义。关键是后面要求作答的部分,要求考生写出治政理念。
本来县试不该出此种难题,按照惯例大致会考些过往方略解读,而这些政行是非功过早有定论,考生早早揣摩,或看政略大家批注,心中已是大约有些计划。
待到考试时按图索骥,直接将准备好的内容,书写上去,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岂不痛快。
可现如今,心中一阵惆怅,这可如何落笔。其实,倒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写出自己心中所想。
试问,哪个读书人心中没有沟壑,哪个读书人不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哪个读书人不想立德、立功、立言。
但这是科考,是决定自己前途的一场考试。
如果所想所写,正和考官心意,那自然是好的。自可被录取,甚至可能被考官收做门生。
但如果和考官政见相悖呢?如果所书所写过于惊世骇俗,被考官认定为放荡狂悖之徒怎么办?须知,即使文气再高,考官依然可以罢黜考生,只要事后跟礼部去说明缘由即可。
心中一阵犹豫,暗中决定还是写些中正平和之言。既不能直抒胸臆过于激进,也不能太过平平无奇,被考官认为是个只读死书之人。
想及如此不再犹豫,落笔生风,很快,一篇策论就完成。
儒学署考官巡视考场,见到杨度将策论一挥而就,不由得暗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