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四大圣地(1 / 1)
如统治华夏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华夏盛行,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华夏几千年历时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重要阵地,是中华文化兴盛发展的典型代表。由此形成的稷下学术精神,主要表现为:关注现实、明道救世的务实精神,兼容并包、相互交融的自由精神,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尊道贵德、礼法并重的和谐精神等。稷下学术精神在中华文化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华夏文化的兴盛繁荣,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华夏联盟除了龙组,十大学校,诸子百家和稷下学宫外,还有华夏宗门世家家族。
比如道教四大圣地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齐云山。
武当山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故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位于hub省西部sy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4公里,东邻襄樊市,西接sy市,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是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以及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北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这里既是道教名山之一,又是武当拳的发源地,丹江口水库之滨的玄武门,坊额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笔“治世玄岳“四字。玄岳门西一公里处,有明成祖永乐十五年敕建的遇真宫,是纪念武当拳的创始者张三丰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殿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重8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
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南朝刘宋时的刘虬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唐太宗时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曾隐居武当,诵《易》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2余年之久。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元末,武当山遭兵燹。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3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7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由此张三丰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