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新的旅途(1 / 1)
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x1^4s。
由于局部地势有所起伏,地球与理想椭球体略有偏离,不过从行星尺度看,这些起伏和地球半径相比很小,最大偏离也只有17%,位于海平面以下1,911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与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只产生14%的偏离。若把地球缩到台球大小,地球上像大型山脉和海沟那样的地方摸上去就像微小瑕疵一样,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包括北美大平原和深海平原摸上去则更加光滑。地球总面积约为511亿平方千米,其中约292%是陆地,其余78%是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个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另外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共356万千米。陆地上最低点:死海,全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至5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至66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1–5°。内地核半径122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地球内部及周围空间中存在着静磁场。根据静磁场的多极展开,如果把地球近似看作一个磁偶极子,它的磁矩大小为791x115tm3,地磁轴方向与自转轴近似重合但有少许偏离,两者的夹角被称为地磁偏角。在垂直平分地磁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地磁赤道圈上,磁感应强度约为3x1?5t,在地磁轴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地磁极处,磁感应强度约为地磁赤道处的两倍。根据发电机假说,地磁主要来自于地核中铁、镍构成的导电流体的运动。在地核的外核中,炽热的导电流体在从中心向外对流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涡流,产生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