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九 一朝登上龙虎榜(1 / 2)
武植回到图书馆又取出了一些钱财买了些布匹、首饰托施全给潘老汉送去,算是聘礼了。自己则在图书馆温习功课,施全倒是乐意两处跑跑,他本来就是教书先生,《四书》都没有读全,所以他参加科考就是碰一碰运气。如今他得知武植是大宋的进士出身,而且还做过县令,所以他觉得武植定能高中,因此他感觉要是能够攀附上武植,以后他要是做官,自己能够在他面前做一个书笔小吏也是不错,起码没有了饿肚子的烦恼。因此在离科考越来越近的日子里,他也是对心甘情愿的照顾武植,为他跑前跑后的。
宣和六年四月二十三,西夏国华夏元年四月二十三,西夏国改制后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了。武植、施全早早的来到了考场。距离开考场龙门还有一段时间,武植四面查看了一下,参加考试的举子们也陆陆续续的到了,人数并不多,大概也就3多人,其中这里越有1半是从中原过来碰运气的考生,更包含又1多格物、致知两个学院的学生。
武植看到这种情景信心满满,随着考场的龙门大开,武植随着考生进入考场,验看腰牌,搜查夹带,进入考棚,一切顺利。不一会试卷发下来了,由于这次考试文科只是考一篇策论,比起中原的科考还要考诗词歌赋要简单的多,武植一看考题有些傻眼,考题是《维民所止》!武植愣了一下,竟然一时找不到出处!
这次科考的题目理科是戒嗔和种师道共同出的,到了中兴府方琼又帮着修改了一番,他们这种出题的方式让李侗有些不满,因为方琼、戒嗔等人跟造办处、火器局关系密切,他们甚至经常道格物、致知两个书院讲课,所以李侗认为他们出题又“营私舞弊”之嫌,但是李侗又毫无办法,对于《梦溪笔谈》他还能读上几句,对于《物理集注》他看着跟天书无异。
李侗向种师道质疑过此事,但是种师道说这次“理科”是自有科考来第一次设立,所以也只好闭门造车了,不过他向李侗许诺文科学生录取的数量要多于理科,而且也希望明德书院的学生过来参加科考。
李侗这才平衡一些,不过作为文人,他保持的自己的清高,他让明德书院的学生都不要参加这次科举。临近考试,李侗为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又缠着种师道来出题。种师道哪里会给科举考试出题。
不过李侗道:“历朝都殿试都是天子亲自出题,登上龙虎榜的进士们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也彰显朝廷天子重英豪之意。”
种师道对于“天子门生”自己现在虽然不是天子,但是未来要是成为天子,拉起自己的队伍可是必须的。“天子门生”让他想起了后世的“党校”,这正是建立自己队伍的好时机。
种师道原本想从《四书》中选择几句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类的,但是觉得感觉比较水。想来想去历史上“维民所止”、“朝乾夕惕”倒是引发过不少故事,因此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维民所止”四个大字。
李侗是当今大儒他当然知道“维民所止”并非出自《四书》而是出自《诗经》,意思是凡是有百姓的地方就是国家的土地。看到这四个字李侗误以为种师道有征伐天下的情怀了,其实这四个字种师道实在后是关于清朝文字狱的故事中得知,具体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他完全不知道。
李侗被种师道的气度折服,他恭恭敬敬举起种师道的题字,跪倒在地,道:“臣遵旨!”仿佛就如同臣下给皇帝行礼一般。
李侗如此大礼倒是下了种师道一跳,他急忙伸手相搀,道:“延平先生,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李侗见种师道搀扶自己坚持不起身,种师道无奈只好受了一礼,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礼节繁褥。不过也好,西夏科举就是天子选材,你要上心才好!”
李侗又磕了一个头,才带着考题来到考场。李侗觉得这个考题就是放在中原,大宋的举子也不见得能写出好的文章,题目有些太难了。此事他也庆幸没有让明德书院的学生来考试,否则那些学生指不定写出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到头来还是明德书院脸上无光。
武植想了半天,自己可以说是熟读《四书》可是一时竟然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他迟迟无法破题,心中难受,难道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这么结束了吗?不过也好,不如随便写上几笔就到留民营去,就过小民的生活。想到此处,他突然眼前一亮,“维民”是不是就是指的像潘老汉那样的小民,莫不是这个典故不是出自《四书》,他思路一开,就想起来好像《诗经》中有这么一个典故。
于是武植下笔道:“夫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着,天下之根本也,社稷存亡之本,不得不查也,今中兴外,万民待哺,有草民潘老汉者,以售卤菜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