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平凉关和平凉城(1 / 3)
北地……
在大良国界的最西北边……
茫茫戈壁上,苍茫大地间,拔地而起一座周长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宽厚丈许的土城。
这里便是着名的平凉关隘,它气势雄浑,古朴庄严,有着“边陲锁钥”之称。
不但是抵御草原部落的前线,也是大良控制广袤西域的桥头堡,御敌保疆的最前沿。
平凉关应地势而修筑,易守难攻,难以逾越。
向西可以和青门关呼应,向东是西北重镇肃州。
北面是高耸的焦土山,南面是滔莱河峡谷,中间靠西是新城湖,南北两边山脉逐渐收束,最窄处仅仅八公里,犹如咽喉一般。
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原通往西北的狭长通道,正是由于平凉关的存在,才很好的控制了这片地方,自古就是中原地区的战略防御门户。
大良建国后,景帝为了更好的拱卫边防,迁徙人口到这里练兵备边,修葺城池,严格守备。
在关内外都有军户屯田,建立卫所,整个平凉总屯兵大约两万,称为‘西北军’。
西北军管辖着平凉关隘,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和关内外的五个卫所。
关隘西侧有两路墩台,北侧山巅有一路墩台,关东有一路报警墩台,关南还有一路沿山环形墩台。
关内外墩台林立,纵横交错,相互了望,互通情报,传递军情,类似今日的邮电通讯设施。
大墩设有坞,内有驿马、驿驼、食宿供给等,每墩有5-7名士卒守护,多设置墩、燧,若遇敌情,白天举烟,夜间烧火,通报远近驻兵前来应战。
小墩只有一墩台,3-5人守护,任务是了望、通报敌情。
关内外设置的五个卫所,每个卫所由游击将军任总指挥,对卫所一切军政事务负责。
平凉关隘内侧便是平凉城,这是依关而建的一座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