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惊悚(3 / 5)
而渊盖苏文尚未崭露头角。
有人宽慰道:“陛下莫忧,那房俊纵然实力强横,然而大唐在幽州的势力实则薄弱不堪。此前历经内战,又遭逢隋炀帝长年累月的征伐,幽州早已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即便房俊怀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以对我等构成实质性威胁。”
尽管如此,高建武心中仍旧忐忑不安:“虽说大唐的幽州已是一片衰败景象,但是本王曾听闻这大唐的房驸马实乃智勇双全之士,其拥有诸多鲜为人知的奇谋妙计。”
此言一出,众多高句丽的臣子们皆是茫然无措,一时之间不知该作何回应。毕竟这番话着实有些自打嘴巴的味道,令人颇为尴尬。
“陛下啊!那房俊纵然身怀通天彻地之能又如何呢?要知道幽州之地本就物产贫瘠,其土地所产出的粮食数量乃是恒定不变的呀!甚至比起咱们高句丽来还要逊色不少呢!在此等荒芜之所,他又能够有何作为呢?”其中一名大臣言辞恳切地说道。
另一名臣子紧接着附和道:“所言极是啊!想当年,隋炀帝欲图征伐我高句丽,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开凿运河。然而即便有了运河之便,最终他们不也照样未能战胜吾等吗?”
众臣闻言纷纷颔首,表示认同。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人皆显得颇为激动,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之色。
需知,高句丽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民族,它乃是一个半游牧性质的国度。国内多数民众皆以耕作为生,这种独特的文明形态赋予了他们强大的抵御天灾之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求程度更是远超那些纯粹的游牧民族。不仅如此,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高句丽人深知治国理政之道。
但凡攻占下来的地域,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加以同化、消化,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面对同样属于农耕文明的大唐帝国,他们自是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
高建武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众人所言:“唔……照此看来,目前而言,咱们确实暂无大碍。只是那房俊身处幽州,朕心中着实放心不下啊!”言语之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之情。
“陛下所担忧之事不无道理啊!房俊绝非隋炀帝那般人物,而唐皇亦非隋皇可比。要知道,高句丽与我大唐之间终将会爆发一场激战。”
自古以来,农耕文明皆存在一个普遍规律:于国家建立初期,往往会持续地向外扩张;待到局势稳定后,则其领土又会逐渐丧失。
现今之大唐正处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之际,此时此刻正是大唐迫切需要拓展疆土之时。回顾大唐前三位帝王,无一不在积极开疆拓土——李渊浴血奋战,方才奠定了大唐江山;
李二则先后与高句丽交锋,与东突厥鏖战,同西突厥厮杀,甚至还和薛延陀一较高下。高句丽对此自是心知肚明,他们深知大唐必定会向自己发难。
毕竟,昔日高句丽亦是如此对待周遭诸国。那么,究竟有无良策能够延缓房俊的崛起呢?高建武并非愚钝之人,他心里清楚得很,大唐之所以将房俊调任至雍奴,乃至幽州一带,目的便是要解决此地棘手难题。
若想确保高句丽自身安全无虞,就务必要阻止房俊继续发展壮大。
“陛下啊!依臣之见,咱们完全可以设法在大唐内部挑起事端呢。毕竟那房俊自从崛起以来,就不停地捣鼓出各种新奇玩意儿,这些东西已然严重侵害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啦!想必大唐国内对其心怀怨念之人定然不在少数哇!”
“嗯……爱卿所言极是!想当初我国派遣使节潜入大唐刺探情报时,所带回的消息便是如此——大唐的那些世家大族们简直恨透了房俊这家伙,据传光是针对他的刺杀事件都已发生过好几回喽!”
高句丽一直密切注视着日益强大起来的大唐帝国,并在大唐境内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其实,他们之前也曾参与过对房俊的暗杀行动呢。
“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给那些对房俊心怀愤恨之人送去大量钱财与精良兵器吧!倘若能够一举将房俊置于死地自然再好不过;即便无法得手,至少也能令他陷入困顿烦扰之中,从而拖慢他发展壮大的步伐嘛!”
就在这时,遥远的草原之上,另有一伙人也获知了相关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