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奥斯曼的期许(2 / 3)
在艾哈迈德三世继位前两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此,路易十四派遣大使德费里奥尔游说奥斯曼帝国,试图让帝国跟法国结成军事同盟,并催促奥斯曼人在匈牙利地区对哈布斯堡王朝开战,以为法国提供军事上的支援。
但是,帝国并不想卷入这场异教徒之间互相残杀的战争,为法国人火中取栗。包括素丹陛下在内的统治阶层更乐于享受和平之下的欢愉,尤其是随着战局对法国日益不利,帝国更加不情愿参战了。
然而,帝国虽然有幸没有卷入欧洲大战当中,但在摩尔达维亚却与俄国起了冲突。
1709年,沙俄在关键性的波尔塔瓦战役中戏剧性地击败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随着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其国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开始觊觎奥斯曼帝国。
那个落败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败退后,无路可逃,选择到奥斯曼帝国避难。本来,奥斯曼帝国上下对于收容卡尔十二世心存犹疑,害怕此举会得罪沙俄,再度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不过,在齐国驻伊斯坦布尔公使的极力劝说下,再三强调,敌人的敌人,即为潜在盟友,素丹艾哈迈德三世最终还是同意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避难请求,并竭力为其回国复位,提供积极的帮助。
于是,蛮横无礼的俄罗斯人开始寻找各种机会侵犯奥斯曼帝国,准备染指黑海地区。在大北方战争后,沙俄便一直在蚕食奥斯曼边境土地,袭扰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并派遣密探间谍煽动摩尔达维亚的叛乱。未几,沙俄军队竟悍然突袭了该地区,并俘虏了一小队在此避难的瑞典人。
为了保护卡尔十二世,帝国派遣了一支精悍的部队前往宾杰里保护他,并随后与沙俄爆发武装冲突。当素丹和帝国大维齐得知沙俄的战争行为后,愤懑难平,主战派要求立即对沙俄发动进攻。
最终,主战派说服了素丹艾哈迈德三世,并在齐国承诺提供相应军备物资的情况下,对沙俄宣战。1711年,素丹动员了近卫军、新军,以及西帕希八万余人开赴摩尔达维亚,并将沙俄派来的使者托尔斯泰关进了七塔监狱。
5月中旬,在齐国军事参谋团的建议下,帝国军队联合克里米亚汗国骑兵快速渡过多瑙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匆匆赶来的数万沙俄军队包围在普鲁特河畔,沙皇彼得一世亦陷于阵中。
然而,在齐国军事参谋团力主不惜代价都要全歼沙俄军队的情况下,帝国大维齐兼大军主帅达马德·阿里却因不想消耗太多的兵力,竟然应允了沙俄的停战乞和要求。至7月,双方签订《普鲁特和约》,规定把亚速及其附近地区归还奥斯曼帝国,拆除塔干洛格和第聂伯河上的要塞,允许卡尔十二世安全通过俄国回国。
普鲁特河战役虽然没有全歼俄军主力,但绝对是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改变了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之间的势力对比,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得奥地利侧目相望。这场战役也展示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在经过一番改革调整后,仍旧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随后几年,奥斯曼帝国仿佛重新焕发了昔日的荣光,在多个战线上均取得伟大的胜利。1715年,奥斯曼帝国进攻威尼斯,并在三个星期的围攻后拿下了科林斯。接下来,奥斯曼军队先后夺回了包括莫登、科伦和纳瓦里诺在内的被威尼斯人控制的要塞,最终夺回了整个摩里亚和附近的群岛。
不过,在接下来一年,奥斯曼帝国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遭到重创。1716年,奥斯曼军队再次向贝尔格莱德进军,但惨败于欧洲名将欧根亲王手下,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也在战斗中不幸身亡,十余名齐国参谋观察团军官失陷于阵中。并且,欧根亲王还最终攻陷贝尔格莱德,扭转了整个战场局势,使得贝尔格莱德再次落入奥地利人手中。
在该战役之后,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通过英格兰和荷兰的调解达成和约,确定了双方的领土边界。根据此次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奥斯曼帝国手中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领土,并确立了其在南欧的霸主地位。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南欧地区的前途变得晦暗不明,也使得帝国无法再自发地向欧洲扩张,暂时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这种窘境使得奥斯曼帝国内部再次出现剧烈的政治动乱,素丹艾哈迈德三世在对官员和军队将领进行一番清洗后,便深居位于金角湾深处欧罗巴甘泉的萨德阿巴德夏宫,醉心于鸟语花香、树影水波的自然之美。他将国事交由他的大维齐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治理,而后者又开启了新的一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