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翁岛(2 / 3)
“这沂王若是建藩立国,并且逐步扩大势力范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该会极为依赖东方贸易,那对我们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吧?”
“那是自然。就凭整个殷洲少得可怜的人口,如何能消化每年多达数十万张皮毛。嗯,就算加上西班牙人的美洲领地,也是不成的。如此一来,那只能依赖我们这些往来太平洋的商船将之带回日本、秦国乃或者本土销售。若是,再加上他们所需的日常用品、武器弹药,乃至人口,足以吸引更多的商人和运输船只投身于美洲贸易。而且,我认为,相较于繁荣的南洋和印度贸易,美洲贸易的竞争性绝对没有那么激烈。”
作为一名船长,石宝善从船东那里获取了些许股份,若是所属的商社能在美洲贸易中赚取大量的利润,他自然也可以分到不菲的分红。
嗯,最好是包括沂州在内的整个殷洲地区发展成西班牙或者英格兰它们的美洲领地那般,人丁兴旺、需求旺盛,从而进一步促进太平洋贸易的长期繁荣。
11月25日,船队进抵天瓮岛,准备在此停驻三天,以便船上的水手和乘客能轮流登岛休整,缓解一下旅途的苦闷和煎熬。
天瓮岛曾是一座无人岛屿,于汉兴八年(1678年)被一名齐国船长发现。后来,随着齐国开始殖民殷洲,当时的移民部和海军便将该岛建设成一座临时补给点,供往来美洲的船只临时停靠和休整。
该岛因为栖息着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尤其是七八月间,无数的信天翁在岛屿上空聚集,白色身影几乎遮住了大半个蔚蓝的天空,遂被命名为天瓮岛。
目前为止,岛上仅有移民一百七十余人,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业,而粮食和日常所需用品则从威夷诸岛运来。
另外,这座面积仅六平方公里的小岛,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鸟粪矿,但囿于距离太过遥远,出于开采和运输成本考量,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开发,任其继续沉睡于岛上。
众所周知,除了覆盖火山灰的土地或者本身就是肥沃的黑土地外,世界上大部分耕地肥力并不高。以此时的种植技术,唯有施以充足的肥料,方能大大增加产量——在这方面,欧洲就显得极为不堪,因为他们还不会“玩屎”,有的时候,这个“大大增加”甚至多达数倍。
然而,肥料的来源却是个大问题。靠动物的粪便显然作用有限--这个时候养殖动物有限,而大量养殖动物也需要饲料,而种好饲料也需要肥料。种植豆类作物来“固氮”也不是好的出路——种植豆类本身也需要土地和精力,而豆类本身的产量不高,对于“吃饱和吃好”的贡献并不如其他的谷物类作物。
在浩瀚的海洋之中,存在着许多小岛,上面有许多海鸟与蝙蝠。千百年来,这些海岛上沉积了厚厚的鸟粪,有的地方甚至有几十米。人们发现,这些鸟粪中含有丰富的肥力(硝酸铵),肥效是普通粪肥的几十倍。
于是,鸟粪便成为了主要的“农家肥”物资。在数十年前,齐国在威远岛东北方发现了一座鸟粪矿藏极为丰富的小岛——肥岛(今瑙鲁),遂每年派出大量运输船前往挖掘采集,源源不断地运回汉洲,用以改良本土极为贫瘠的耕地。据悉,拉回的鸟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每年七八万吨,由此大大改善了国内农业生产条件。
但是,这座小岛上的鸟粪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才有那么多的。若是不计代价地疯狂开采,迟早要消耗殆尽,因为它们实质上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为了保证鸟粪的持续供应,齐国曾颁布了一个《肥岛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任何一名齐国人、在任何地方发现的鸟粪岛屿,不管该岛是否有人居住,也不管该岛是否有土著政权,均可以占有并且进行开采,并将获取其中收益的一半,而政府将会为这种占有和开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屎”成了当时齐国的“创业风口”,无数船长和投资者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里疯狂寻找有鸟粪的荒岛。
据记载,在这波“找屎”过程中,先后大约有近百个“粪岛”依据这个法案成为了私人领地——当然,也顺理成章成为齐国诸多海外领土之一。
天瓮岛的发现者曾在国内寻求投资合作者,共同开发岛上的鸟粪,以期获得暴富的机会。但折腾了几年,因为距离本土太过遥远,使得运输费用较为高昂,以至于运回来赔了不少本钱。而日本、北明,以及大陆上的秦国,要么穷得叮当响没钱买“屎”,要么因为境内地广人稀,可以采取耕地轮种的方式,慢慢恢复地力,一个个都对鸟粪不甚感兴趣,让人好不郁闷。
故而,这座蕴藏着吩咐鸟粪矿的小岛,只能暂时沦为太平洋中途上的一个临时补给点。
不过,天瓮岛的发现者却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他坚定地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需求的持续扩大,这处位于大洋深处的鸟粪资源,迟早会引来巨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