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偶遇兰茂得妙计(1 / 3)
原来,四天前,有二百来人找到礼乐卫驻地,其中一人持施画书信,说奉酸花之命找苏苏。信中说,施家打算把瓷器和绢布等生意做到申式南的巡抚之地,故而派了一支三十来人的商队先行探路。
其余一百六十多人,则是因保定府、顺德府(今邢台)、真定府(今石家庄)及河间府等地爆发罕见蝗灾,逃难到东昌府聊城后,巧遇施家商队。
施家商队老大得施画密授机宜,明白自己职责所在,便问这些人是否愿意到云南开荒定居。
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一听可以到云南落脚,而且一路上的吃食由商队分发,便毫不犹豫答应了。饿得头昏眼花的逃难之人哪有得挑?只要有吃的,别说去云南,去爪哇岛都乐意。
苏苏捧信思索了一会儿,就明白了申式南和施画的意思。申式南代天巡行云南四府和三宣六慰诸司,这些地方人口稀少,百姓贫苦,能有多少人买得起瓷器和绢布?
施画真正的用意,是要利用行商和货郎,深入各地,打探民情。
苏苏留下这些人以后,选了五六个机灵的年轻人,跟着施家商队学做生意,其余的负责宣化军和礼乐卫的辎重。结果当天就发现大问题,这批逃难来的流民,很多人不会吃米饭。其中几人吃米饭就跟磨盘一样,嚼着嚼着就饭粒就从嘴角转出来,看得其他人又气又好笑。
苏苏大为奇怪,问既然不会吃米饭,那你们这一路怎么过来的?回答是商队有面饼。
临安府主食是稻米,小麦也有种,但不多。少量的小麦,当地人也只是偶尔用来做面条,极少做成包子吃。
苏苏也搞不懂,为何关河书院来的人,以及施家商队的人,就能吃米饭呢?难道他们不是北方来的么?关河书院和施家商队的人,有生以来,也基本是顿顿面食,除了前些日子途经南方时,偶尔吃过少量米饭之外,他们也没什么地方特殊的啊。
还有,铁鹰卫几百号人,也都吃了一辈子面食,可到了临安府,照样白粥米饭吃得嘎嘎香。为啥那一百多流民就吃不了米饭呢?更神奇的是,可以找出人影的很稀的白粥,他们能喝,再稠一点的白粥,他们还是吃不了。
苏苏真想把他们饿个两三天,看他们会不会吃米饭。可大军开拔在即,不能那样干,否则走路都打飘的这些人,肯定会拖累大伙。
只能说铁鹰卫、关河书院和商队的人,适应力更强。
不理解归不理解,问题还是得解决。苏苏找到方绽,让他想办法搞一些面食,于是那对小夫妻的包子就被买光了。
申式南一行走到南门时,看到有人在卖拐枣(学名:枳椇),他停步对回袖说:“你没吃过这玩意吧?味道不错。走,我们去买点,回头带给樟落和侯练他们尝尝。”
回袖撇撇嘴,道:“等你?那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说着骄傲地一歪头:“临安府能吃的,我都吃过了,包括葛根、黄泡、黑泡、栽秧泡、白酒泡、地躺果(学名:地果,别名:地爬果、地枇杷,等)、天黄瓜(学名:茅瓜),等等。哦,对了,听说过一久还有棠梨果(学名:豆梨)。”
申式南吃惊地看着她,半晌才道:“我经常自称半个云南人,哪知我竟是假的,你才是真的半个云南人。”
回袖说的这些,他小时候都吃过。小时候和赵四、桃哥等小伙伴找这些东西吃的时光,是他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候。
(注:本书所述月份,均为代入历史的农历。除神话故事和部分人物,以及少数用词用语转译为当代说法,本书所述基本尊重真实历史和地理。错漏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回袖得意一笑:“那可不!论吃的,你们没有一个如我。”
她笑了一会儿,脸又马上沉下来:“你倒是给我说清楚,你到底要带给嫂子还是侯练?”
申式南有些心虚,道:“不都一样么?都是第一次来云南,都得尝尝。”说着快步走到摊前。
回袖假意哼了一声,脸露狡黠之色。她不是凡人,才不在意凡间的各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