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负山险 阻南海而自立?(1 / 3)
提议治罪申式南的,是苑马寺寺卿刘仰。这只善于隐藏的老狐狸,终于沉不住气,亲自上场了。
别人不知道朱祁镇为何力排众议,非要御驾亲征,他却是一清二楚。朱祁镇亲征是假,查账才是真。正因如此,他不得不下狠手陷害冯阿敏,扳倒申式南。
如今新帝即位,他的妹妹刘敬妃因留在宫中,反而幸免于难,可靠山朱祁镇没了,最重要的同伙平乡伯陈怀也死在了土木堡。如果不尽快把申式南扳倒,等到对方反击,那死的就是他刘仰。
“京师危急关头,当上下勠力同心,刘寺卿这时候搬弄是非,谤议朝臣,莫非是为也先内应,要坏我君臣同心,军民协力?”顺天府尹王贤悠悠说道。
“如今北面强敌未退,申巡抚却要朝廷分兵南进安南,耗我大明资财粮草,使我两面受敌。究竟是谁居心叵测,远充瓦剌内应?”刘仰自然不会轻易败下阵来,他不理会王贤的攻击,而是依旧将矛头对准申式南。
“本府只闻年迈失聪,却不知刘寺卿年迈不光失聪,还失明。”王贤淡淡一笑:“申巡抚远在七千里外的广南府,折子递出之时,北面局势还尽在太上皇掌中,此其一。其二,申巡抚所奏之策,无需朝廷耗费一兵一卒,所有兵马粮草全出自云南诸司,何来耗我大明资财只说?”
言罢,王贤又接道:“刘寺卿,倘若体衰,力不从心,不如早日回乡颐养天年。”
刘仰一时不好接话,否认年老体衰,那你为何假装看不到折子所述?承认年老体衰,呵呵,那就丢了苑马寺寺卿这顶官帽。
想了想,刘仰强自辩道:“申巡抚所述上策,是朝廷派兵五千自广西奇袭安南交州府(今河内),收复沿途城镇。五千兵马出动,难道不需军资粮草?”
申式南折子里的用词是“交趾”,刘仰却故意说成“安南”。
徐珵抢先出班,道:“徐某虽是文官,倒也看出一些门道。不妥之处,望指正。申巡抚奏请朝廷出兵五千,真实用意怕是一为诸司出兵正名,二嘛,是将功劳分与我军将士。不然,以六慰十六万兵齐发,何须朝廷五千兵马?”
申式南奏报的方略,朝廷出兵是以“受黎濬之母阮氏英所邀,督劝郑氏还政于黎”的名义。黎濬(原名黎邦基,对明朝则称黎濬)黎太宗黎元龙的第三个儿子,正统七年即位时年仅一岁。按传统,阮氏英以幼帝母亲的身份垂帘听政。
可安南实际大权掌握在权臣郑可手上,阮氏英早想诛杀郑可。申式南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便与阮氏英联手,承诺帮助阮氏英掌权,清除郑可及其党羽。
归思与阮氏英是亲戚,阮归思借机投靠阮氏英,渐渐取得阮氏英信任。在阮归思的影响下,阮氏英答应掌权后取消王号,复归大明为交趾布政司。
为了清除郑可势力,申式南要求木邦司和车里司各出兵两万,缅甸司、八百大甸司、大古剌司和老挝司各出兵三万,合计十六万大军。
如此一来,光从兵力上看,朝廷的五千兵马确实可有可无。但朝廷必须出兵,否则云南诸司联军师出无名。
而五千兵马的军资粮草,在巨大的得失之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众臣见徐珵竟然替申式南说话,都有些奇怪。按说,徐珵该与石家和刘仰是一派的。徐珵与石家走得极近,石家又与刘仰走得近,而石家与申式南有过冲突芥蒂,朝中不少人是听说了一些的。
刘仰更是愤怒,但朝堂之上,他不好说什么。
眼见刘仰败下阵来,府军前卫指挥使陈忠出班:“云南诸司傍山靠海,地势与南越十万大山相似。值此京师扰乱,一地之主委实易于负山险,阻南海而自立,此事不得不防。坊间传闻,申巡抚在京师的宅邸名为佗吕悔斋,而今申巡抚远在南疆,竟能纠结云南诸司十六万兵众,若无好手段,便是昔日任嚣赵佗,想在南海三郡征调十六万土兵也难如上青天。”
此话一出,朝中大半人倒吸一口凉气。叶知秋、王贤、钱淙流、商屹等人更是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