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试点(2 / 2)
姜澈说到:“等今天授课结束,让我请沈兄吃饭,以尽地主之谊。”
沈厚没有离开,打发走孙清,就在屋子外面旁观姜澈教学生。
“姜兄教学生的方式与寻常的先生不一样呀,看着这些孩子都是高高兴兴、踊跃发言,虽有失体统,但不得不说效果确实不错。”
“没想到姜兄不仅会作诗和写文章,对于教学的认识有独特的见解,真是越和他熟悉,就越是佩服呀!”
“还有,这些学生学习速度果然不一般。”
“《千字文》果真非同凡响,这些孩子获得好处比我之前预料到还要大不少。若是《千字文》在整个大黎都能铺展开,不知道有多少蒙学孩童从中获益。”
“可惜那些大人物对蒙学教材重视程度不够,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慢慢依靠姜兄的文名将《千字文》推广开。多浪费一天时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呀。”
“不管别人怎样,我自己应该先尽一份绵薄之力。”
待到姜澈教过上午的课程,沈厚第一时间向姜澈表明了他的看法。
姜澈思索一番:“沈兄考虑的在理,推广《千字文》确实要提上日程。不过文渊阁那边办事速度比较慢,单凭咱们的力量,怕是效果不显着。依我之见,咱们可以先搞‘试点’,如果效果好,在其他地方推广的难度会降低不少。”
听到姜澈讲‘试点’,沈厚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不过联系姜澈的话,意思不难理解,他好奇地问道:“还请姜兄详细讲一讲什么是‘试点’。”
姜澈娓娓道来:“我的意思是,沈兄可以先联系陈郡守,让他为《千字文》把关,如果陈郡守觉得不错,可以请他先在信都郡的辖区内推广,一段时间后总结效果,作为榜样。”
沈厚恍然大悟,称赞:“‘试点’一词真乃妙语。”
“我这就联系陈叔叔,正好向他介绍梁兄时,可以用《千字文》证明姜兄的才华。”
说完,沈厚连饭都不吃,进到屋子里,取用纸笔,写好一封信,然后拿出一块玉佩,注入青气,信纸一点点化为青光,投射进玉佩之中。
姜澈在一旁看的有些眼馋,狗大户就是狗大户,一身的好东西,连玉佩都是千里传音的法宝。
姜澈安慰自己:转念一想,这东西自己用不到,大黎自己都没几个熟人,没有传音的需求。
……
信都城府衙后院,郡守陈克非端坐在桌案之前,正在处理今天的公务。
突然,他感觉到腰间的玉佩传来震动,有人给他传信。
(传音用的玉佩是批量打造的文宝,玉佩之间没啥特殊关系。不算特别珍贵,但是一般人也用不起。每一个玉佩有自己独特的号码,利用青气作为载体,传输信息。)
陈克非取下玉佩,注入青气,然后沈厚寄送来的信笺映射出来。
陈克非看着信笺说道:“原来是载之(沈厚的字)送来的信啊。直接用玉佩传音于我,是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