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思考教育问题(2 / 3)
王匡新府邸位于留湖旁,五进院落,供本王歇息的庭园居于其中。司农府左侍郎王经纬,王匡留其于府邸,甚为礼遇。
天色已晚,旅途劳顿,本王打算在陈留城待上几日,不着急见王经纬。
晚膳后五女坚持不住,沐浴后早早回房歇着,出门游玩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古代哪能够有舒适的交通条件。
白天胡思乱想,晚上独自一人时,头脑冷静了许多。
隋国的科技进步,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主导,具体事务要耗费大量精力,只能建立良好的制度,营造适合的氛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油灯下取出纸笔,慎重写下“教育”两字。
兴办各大科学院,勉强搭建起高等教育的框架,初级和中级教育,依然一片苍白。万丈高楼平地起,隋国发展科技,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如果普及识字都做不到,技术不会凭空而起。
蓝星清朝乾隆博学,对西洋科技如数家珍,奈何自私自利,深怕百姓掌握科技后推翻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历史上清朝教育大倒退,不仅针对汉人,对待满人也不例外,而皇室宗亲却能学习西洋科技文化,实乃愚蠢之极!
发明活字印刷术已近一年,自甘州起造纸技术在不断改进,书籍不再是世家豪绅的专宠,如今粮食问题得到解决,是时候再提普及教育的事。
隋国2600万人口,700余县,乡塾村社数量极其有限,有能力做先生授学蒙童的人,数量不超过10万。
北方战乱结束,隋国人口结构60岁以上稀少,粗略估计7-15岁有400万人。
鼓励10万人授学400万男女蒙童,1人授学40人,女童很可能大多不会就学,实际数量还会减少。
国家制定政策,授学蒙童达20人的先生,朝廷每年补助5两银子,或者等价粮食,比如1000斤大米。
4名蒙童为基数更好,能促使先生劝导更多孩童入学,1两银子或200斤大米。如果全部孩童入学,不过100万两子,或2亿斤大米,朝廷负担得起。
扫盲教育是简化版初级教育,列入各县政绩,钱粮由县府库支出,抵扣上缴朝廷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