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口径即为正义!(2 / 6)
“但是备案是冰冷的,只有技术人员是活生生的。”
“有时候光靠备案的文档,其实很难发现其中有什么联系,除非是某些国家重点项目,上面帮忙进行了协调,否则各个单位都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
“有些技术点,甲厂子早就攻克了,乙厂子还在那里琢磨。”
“最后因为搞不定、或者投入太大就放弃了,连带着乙厂子的整个项目都流产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啊!”
听到霍委员痛心疾首的声音,王烨默默点了点头。
现如今,国内的军工体系是上下一盘棋,本质上来说,所有的技术和生产,都是五机部和国防部进行协调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生产坦克的相关技术,五机部和国防部是有备案的,但是这些备案的技术,也不会下发给国内所有的军工厂,否则那不就成了乱弹琴?正是因为如此,只有国家有需求的时候,才会给某些有基础的厂子,授权所有的技术进行生产,比如洛阳一拖,这个全国唯二的坦克工厂,就是这么来的。
而这种上下一盘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整体效率比较高,在曾经消化苏联老大哥技术的时代,是非常绝佳的办法。
比如59当时就是引进了全套技术,然后通过技术分配的方式,交给其他的无数厂子进行消化和生产,最后再汇聚到宝头二机,进行最后的坦克组装。
到了后来,和老大哥的关系搞僵了,老大哥不给技术了,于是技术的来源,就变成了缴获和秘密渠道获得。
比如正保岛之战,我们获得了t-62坦克,经过挖掘和吃透之后,以59为基础,搞出了69式坦克,再进行一轮技术分包,然后源源不断的69就出现了,比如正常的历史中,我们从罗马尼亚获得了t-72坦克,从其中的获得的设计技术和125毫米坦克炮相关技术,奠定了我们第三代坦克的发展基础。
但问题在于,这个模式虽然效率高,但是阻碍了厂子和厂子、厂子和研究所、研究院、乃至是院校的交流,过于依赖于上面的一言堂,暂不提下面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制,关键是厂子和研究所搞出来的很多细小的先进技术,就被埋没了。
比如你生产出了一种玻璃,你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能用在什么地方,你只是觉得这种玻璃不一般,于是伱报告给了五机部和国防部,技术也进行了备案,但是部里也不知道这种玻璃有什么用,于是这件事儿就束之高阁,似乎没有了后续。
但是却不知道,隔壁研究激光瞄准系统的厂子,因为一块玻璃都要急死了!
除非,隔壁厂子的光学瞄准项目,成了国家重点攻克的项目,才有可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某个厂子生产过需要的玻璃,否则大概率,这件事就这么完了。
虽然这听起来很滑稽,但是这就是事实,因为军工是保密的,谁都不知道别人家在搞什么,而知道的部委,他们不可能储备所有领域搞技术的人才,对所有下面单位的技术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做到事无巨细的协调。
“霍委员,您说的有道理啊!我会给上面打打报告的。”
“而且虽然最近五机部和国防部搞了鼓励大家自行研发创外汇的活动,希望促进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个活动,受益面比较窄。”
“所以我看,我们有必要搞个军工系统的产业链大会。”
“我会给领导们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