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孔圣人说了,不能哭(1 / 2)
回家的路上,苏过还沉浸在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中,难得地保持了沉默。
苏轼却不打算放过他,问道:“怎么样,亲眼看了司马君实,可是你想的那般模样?”
“有点可惜,”苏过答道:“如果他年轻二十岁,肯定能做得更好,眼下都是靠一点执念在支撑,也听不进任何话了。”
苏轼叹道:“二十年前他也不是没有机会,不过先帝最终选择了王介甫。”
神宗皇帝当年年轻气盛,一心追求的是富国强兵,司马光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来,王安石则不一样,除了“当法尧舜”之类的响亮口号外,他还呈上了一套详细的国家弊病陈述及相应的改革方案,恐怕换作任意一个锐意进取的帝王,都会选择王安石。
苏过看着热闹非凡的汴京城,车水马龙,各式店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贩们穿插其中,街上游人安逸而快乐,突然对父亲道:“爹爹,这么好的一座城,不好好守护,实在可惜了。”
苏轼时常被儿子稀奇古怪的话惊到,笑道:“又在瞎,眼下四海升平,你在可惜什么。”
苏过解释不了,也笑道:“错了,这么好一座城,我一定要好好守护它。”
“是啊,”苏轼也向轿外看去,赞道:“如此繁华景象,当可与盛唐争辉。”
他这参与其中的骄傲,苏过也懒得拆穿,盛唐可不会干割地纳款求和的事。
这年八月,苏过安心呆在府上,与兄长苏迨及苏辙家的三个堂兄弟一起潜心读书。
因司马光卧病,朝事依旧纷扰,暗流涌动,苏轼也是整日焦头烂额,不过见苏过几人最近表现不错,他还是抽出时间来给子侄们讲讲课,顺道下朝廷里的趣事。
九月初一,司马光去世,举国哀悼,朝廷下旨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赐碑名“忠清粹德”,对比几个月前的王安石,可谓极尽哀荣。
苏过想起那个由苏轼口嗨而引发蜀党和洛党相互攻讦的故事来,于是趁着苏轼在家的间隙,对他道:“我昨晚又梦到祖父了,他让我告诫爹爹近日要心犯口业。”
苏轼翻了个白眼,道:“那你下次让他直接找我,用不着你传话。”
苏过心道:“爹爹莫要不信啊,最近又是太庙大典,又是司马温公的葬礼,遇到的人也多,龙蛇混杂的,爹爹心言语间又被人抓到把柄。”
苏轼叹了口气,被儿子教育本就是件不爽的事,还把自己老爹拿出来吓唬自己,要不是看在儿子也是一片孝心的份上,高低得让他抄几本经书,摆摆手,道:“知道了知道了。”
苏过陪着笑,一脸谄媚样,他太知道怎么哄这位大才子了。
司马光的葬礼恰好和太庙大典的日子撞上了,这日皇帝领众臣完成了繁琐的大典流程后,大臣们便打算前往司马府进行吊唁。
这时身为帝师,也兼任司马光葬礼主持者的程颐站了出来,拦下众人,不让前去,理由是《论语》有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就是圣人这吊丧哭了,就不再唱歌,众人刚刚在太庙大典上听了奏乐,再去参加葬礼便不合适。
苏轼忍住了没张嘴,旁边有人已经笑道:“圣人哭则不歌,也没歌则不哭啊。”
于是大家还是一起来到了司马府上,却又不见司马康出来招待客人,众人都是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