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封地的危机(2 / 2)
比如朝廷要修宫室,就会抽调民夫开山采石,打磨运输,要有人砍伐木柴,阴干刨皮等等。当一些民夫干满了一个月,那么就可以回家了,征调另外一批人继续干。
除了修宫室、陵墓,还有军事工事之外,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包括战争的准备等等,只要是需要雇工的活,就派发徭役。
朝廷往往一征就是十几万,几十万民夫,一个工程往往一干就是几年。
干完一个,还有一个,干完这个,还有那个。
所以古代专门有个词,叫做“与民休养生息”,什么意思呢,就是少干点活,少抽调这些民夫,让他们光种地就行了,多生点孩子。
迟国公的封地当然属于迟国公,所有收获的粮食都要归迟国公所有,朝廷当然不会向迟国公征田税,都已经做到国公了,自然是免税的。
所以相、镇二州的田租是很高的,达到了十税三。
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粮都要交给迟国公,剩下的才是佃农的。
但是相对应的,在相、镇二州种地,是真正的休养生息,没有什么徭役,国公是免徭役的。
这样既使十税三,佃户们也还能活下去,而且并不比其他郡县活得更差,但是这种情况在南阳发展起来以后发生了改变。
为什么呢?因为南阳同样不征徭役,所有朝廷的徭役,南阳一律花钱摆平,就是我没有那么多人口,只能交钱,朝廷可以用这些钱去雇人。
即使后期南阳已经有了足够的人手,秦朗仍然不打算征发徭役,百姓同样得到了休养生息。
前面过,农户的负担除了田税、徭役之外,还有地方摊派。
什么是地方摊派呢?比如官府的“过差、公馆、驿马、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开支,都要按田亩摊派。
一个州府的办公费用要摊派一次,州府下面的郡府还要再摊派一次,郡府下面的县府还要再摊派一次。幸好只有三级,如果再多一点,恐怕农户种的那点粮就全都要交出去了。
况且地方官府的费用花销并没有什么限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数额,用得多了,自然就要多摊,就算用得不多,那也要多摊,多出来的银子揣到自己的兜里他不香吗?
而佃农是没有这些摊派的,因为他已经没有土地了,只是在帮别人种地而已,所以别十税三,就算二税一,也还能有饭吃,能活下去。
当然大魏初创,官府还没有如此恶劣,百姓们也都应付得过去,不过随着承平日久,越来越多的苛捐杂税就都压到百姓的头上了。
与之相比,有两个地方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
一个就是独属于迟国公的相、镇二州,因为是国公的封地,所以这里的佃农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接受什么摊派,哪个官府那么大胆子把手伸到国公家的地里要摊派?
另一个就是南阳郡。南阳郡同样没有摊派,因为不需要,秦朗有花不完的钱,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南阳搞成了诸国商旅集中采购的首选之地,也是大宗货物的中转枢钮。
南阳所有公费都是从商税里抽出来的,从海关税里抽出来的,不但多,而且可着劲儿的花,连打更的都有好几套制服换着穿,平日里的各种福利更是数不胜数。
关键是这些钱没有一个铜子是从农民嘴里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