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一)(1 / 4)
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上百艘大明宝船排成队列,浩浩荡荡,风帆鼓荡,向着远方航行。
为首的几艘宝船,十分巨大。后世已有考证,郑和船队里最大的宝船长度有一百多米,宽有六十米,比印度的维特拉航母还要大。
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首,看着远处海平面上出现的一线陆地,露出笑容。
......
嬴政看到仙画中规模庞大的船队,不由在心中将这明朝的宝船与大秦的船只比较了一下。
然后遗憾的叹气,这后世的船只果然更宏伟。
只是,自己派徐福出海是为了寻找海上仙山,寻求长生不死的仙药。这后世明代这么大的船队出海难道也是寻仙问药?
而明朝,朱元璋却在宫城之中雷霆大怒。
“朕早已经下令,封禁各处海港,民间海船不得私自出海!是哪个不孝子孙,竟然将祖宗之法弃之敝履?!”
要是让他知道了,他非要骂他个狗血淋头甚至亲自踹几脚不可。
一定是朱棣这不孝子!
朱元璋想到之前仙画所说朱棣成了皇帝,原本心中就有所芥蒂,此时更是生出偏见。
好你个朱棣,居然将你老父亲的旨意不放在心上!
这还了得?
也不怨朱元璋如此生气。在他的这个朝代,颁下禁海令是情有可原。这时候,蒙古人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还在北方虎视眈眈等着卷土重来。所以他的防御重心都放在了北方,包括他将骁勇善战的四子朱棣封为燕王,也是为了让他在燕地可以更好的领兵对付蒙古。而沿海之地,倭寇横行,还有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残余部队举着反明的旗帜在活动。朱元璋没有办法做到两面御敌,索性将海岸线一封了之。
但其实,朱元璋是冤枉了自己的这个儿子。
永乐年间。
因为仙画提及了郑和,所以也投影在了这里。
朱棣在北平的皇宫中负手看着仙画。
他如今已派郑和下了两次西洋,主要是为了扬大明天
威。
暗搓搓的,内心深处可能还有点想让这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天下共主!
但其实,他本身并没有下西洋这件事情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