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推理小说家的傲慢(1 / 2)
() “与其说智能,不如认为它拥有意识。”
“意识?”杨怀朔惊讶地环顾剧院,“它?”
“为何如此惊讶?它拥有意识,你不是早已见识过了。”傲慢端起红茶,“我是地狱的恶魔,不具有创造能力。所以我的红茶,你的沙发,都是由剧院所造。我充其量只起到了传话的作用。”
一时之间,杨怀朔分不清该问地狱的细节,还是剧院拥有意识这种荒唐事。傲慢也没有跟他讲解的意思。“好了,继续刚才的话题。”
“场景环境的设定服务于推理,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毛病。你知道范达因二十准则吗?”
“当然。”
“它的第一条是什么?”
“必须让读者拥有和侦探平等的机会解谜,所有线索都必须交代清楚。”
“就是这位于第一条的准则,却是大多数推理家假装没有看见的一条。”傲慢道,“究其原因,是因为侦探本就与相悖。你想读者要看的究竟是什么?是谜题吗?是推理吗?不是。是侦探怎么一步一步完成推理。就像拍一部爱情片,如果导演只拍男女主殉情,没人愿意看。可如果他将二人婚前的遭遇拍得波澜壮阔,就会成为新一代的泰坦尼克号。推理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就将所有的线索写给读者,那么侦探的调查环节将被全部抠出来。只剩下案件和结局。不论作为推理还是都是失败之作。所以大多数的推理家在前半部分都不会给重要提示。关键性的线索和证物永远会在后半段。当然,双胞胎之类的桥段不在先前所说的范围内。”
杨怀朔立刻反驳,“不对。第一条的规定是读者拥有和侦探一样的条件,后半句不过是对这一句的补充。它的意思是,侦探发现的线索必须全部写清,而不是用眼前闪过什么东西,侦探蹲下身之后黑屏的操作掩盖。与你口中的案件发生之后的调查必须列出所有线索没有必然联系。”
傲慢略微摇头,“你再好好想想。侦探真的能够让读者代入吗?他们真的处于同一地位吗?”
由于傲慢的态度太过笃定,杨怀朔也开始重新思考起来。读推理的本质其实就是跟随侦探的脚步进行调查。唯一的区别就是真凶是由侦探揭露,还是由读者先行猜出。杨怀朔是将推理作为与作者的交锋理解的,作者出题,读者解题。如果读者能先于侦探解出谜题,就是读者胜了。如果读者在侦探揭露真凶之后才恍然大悟,就是作家赢了。
一直看戏的李铭终于插入了话题,“大侦探,你写过吗?”
“没有。”杨怀朔回答,“论文写过不少。”
“你会怎么写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