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关于WINGS(1 / 5)
张简方其实本没有打算, 在这届COC上运用这项技术。
因为它还没完全成型。
索契周期他提交了与科研院校、体育大学的项目合作申请,之后一续再续,当前的进展算是很不错。
这次用到的黑科技, 是由一家名为鲲鹏高科的技术公司主研的WINGS追踪系统。
它的技术原理并不算复杂, 只是在动作识别和计算量上, 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且使用时的花费颇高,当前是辅助丛澜他们日常训练的一款软件。
从最开始笨拙的动作捕捉技术到后来的设备轻量化, 以及近两年所新研发出的利用红外线追踪花滑选手的动作和路线, 以AI技术制作3D模型,测速、追踪、分析, 这部分的研究已经做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在丛澜他们的日常专项训练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丛澜他们的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进步是飞速的,目前的困点是数据过大难以处理, 初晓山他们在做的一方面就是这个。
科技本来就可以辅助体育发展, 像是2012年,鹰眼系统成功进驻排球赛场, 它的到来推动了排球体育的发展, “鹰眼挑战”成为了一大看点,教练和球员如何把握这每局的两次机会,谁挑战一向成功, 更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事。
人眼总有极限, 但科技没有。
WINGS跟鹰眼系统类似,不过也不是一模一样, 它的研发是为了花样滑冰, 更有针对性。
之所以现在无法运用于赛事,是因为花滑选手的运动轨迹变化多、复杂性高、动作识别困难等等,一场比赛涉及到的参赛选手过多, 远比只对丛澜等人追踪要困难得多。
托举、旋转、跳跃、燕式、转体步伐……想也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量。
而WINGS没有成为完成体,是因为对它的构想要较为复杂,主创那边的设定是,冰面上发生的一切都将会被记录、追踪、模拟成型,最后得到任何想要的数据和答案,以达到借助AI辅助赛事判决、分析的效果。
但当前只完成了一点点。
不过,由于现在最需要的是提高单双人选手跳跃的成功率,所以WINGS能做的且做得最好的,是对跳跃的可视化呈现。
如果只需要用到几个功能,WINGS还是可以在比赛里亮个相的。
孙娅然很早就收到了这份技术的讲解说明——说早也就是提前了三五天而已——这个系统,是在电视转播里给的,现场没有。
A级赛的安排要跟ISU对接,张简方想搞也来不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弄好,这一次是出其不意。
为了稳妥,他直接把锅扔给了转播方之一的国内媒体,对外的说法就是人家转播方自己安排的,CFSA(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只是配合。
张简方光明正大:“那我们又管不到咯~钱收到就好了咯~这不是你们ISU经常做的咯~我们只是随便学一学咯~”
央妈:谢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