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 3)
汉代的一斤相当后世的半斤,两千余斤就是一千多斤,大半吨。
三座炼炉就是四千斤左右。
而四(汉)斤铁便可铸造一柄单手剑,若是关以打造单手剑来算,一天就可以打造两千柄单手剑。
当然一套班人马,两种工作,既要冶铁、烧碳,又要打铁铸造铁器,铁器当中各种农具如?、锄、镰刀、犁、锤、铲、锸,又占有不小比例,留给生产打造兵器铠甲的时间、资源就更少了,速度自然不能提高到非常之快。
不过铁作为铁器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无论军事、农事,都急需要铁,刘永要把这个冶坊牢牢掌握在手里。
战略军事资源关键的时候绝对不能被人卡住脖子。
现开工的炼炉是三座全部开工,烈火升腾,黑烟滚滚,把大半个作坊贮区都笼罩内。时有通红的铁块出炉,滚落到炉前的大坑里,立刻有人取水,泼浇其上,水气蒸腾,和黑烟混成一块儿。
刘永发现唐承他们使用的高炉,开了四个风口,每个风口使用一种两端细、中间鼓起的皮囊,皮囊上有一个拉杆,手握拉杆可以将皮囊前后使之压缩和鼓起,皮囊是在鼓起和压缩的过程中将风给吹进高炉的。
四个风口,四个皮囊,四人个人在风口鼓风。
用人给高炉鼓风谓之人排,人排费心费力,效率还不高,南阳太守杜诗曾实施水排,即用水力鼓风。
于是问唐承:“唐工你知道南阳铁官么?”
唐承是靠打铁吃饭的,是这方面的行家对于冶铁这方面的了解情况自然比较深,当即答道:“殿
下小人听说过,在建安之前南阳郡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产铁大郡,南阳铁官,也因生产精铁而名闻天下不过近些年因为战乱战事不断南阳铁官规模锐减,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刘永笑了,倒没有嘲笑之意,就是觉得有些好笑,唐承的回答颇为详尽,但却没有提供刘永想询问他是否知到的信息,当即再问:“唐工知道以前南阳郡有一位太守叫杜诗吗?”
谈到冶铁打铁,唐承还能说个十句八句,一旦牵涉到仕途官员名士,唐承就一句也答不上来了,摇摇头老实回答,“小人不知。”
刘永见他连“杜母”都不知道。便猜到他一定也不知道水排这个又省力又高效的鼓风方法,当即对唐承道,“以孤之见,你们可以试着在这河边建个水车,应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打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收缩,给冶金高炉充入空气。一架水车转动水的力量来鼓风可能比四个人一起鼓风的风力还要大,产铁量还要高,这便是‘杜母’任南阳太守时发明的水排。”
唐承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殿下不愧是殿下,他们都说殿下天资聪颖,圣彻过人呀,这便是殿下把咱们冶铁作坊的地址位置选在这条小河边的缘由了吧。”
刘永大笑,“唐工说孤天之聪颖过人,依孤看来唐工的智慧也是不俗啊,还能举一反三,联想前事。”
唐承兴奋地搓搓手,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殿下您设想的法子看起来很不错,小人要立刻带人建造水车试验。”
“只争朝夕是好的,但是……”唐承可是他逐兵卒十的宝贝,刘永爱惜地对唐承嘱咐:“一天出铁近万斤之半,不容易,足下辛苦了。如今冶坊刚刚建立,事情千头万绪,几乎全部都要依赖唐工管理,十来天未曾落雨,天气干燥,冶坊里又整天烟熏火燎,粉尘四飞,足下务必要多注意防疾防火啊!千万莫要生了什么事故伤害。”
唐承黑乎乎的脸咧嘴笑了,露一口发黄的烂牙:“殿下放心,老汉打铁半辈子早把自己打成了一块百毒不侵的铁疙瘩。”
就可劲儿吹吧,你是又硬又坚的铁疙瘩,怎么牙都快黄完烂完了?
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刘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