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2(2 / 5)
同样的,泾渭学宫的先生都不是来给你开蒙教你认字,而是学习更精深的学问道理,就注定了他们要招收的学生,必然来自于这些阶层。
这些阶层出来的子弟,在这个年纪,都是处处牛犊不怕虎的时候,觉得自己给这些幼童出的题目非常在理,考核出来的童子就没有不好的。
早在一旁目睹了一切几位先生并苏季顼都没有说什么,等他们考核结束,一位约四十年纪,头戴高冠,容长脸,满脸严肃的先生走了过来,先是把没有通过考核的幼童中点了几个出来,而后让他们跟通过考核的幼童站在一起。
此时学宫的仆人拿来几筐地里常吃的青菜,先生指着这些青菜,“一炷香的时间,将这些菜择出来,听明白了吗?”
童子们:“喏。”
一群不满十岁的童子坐在小马扎上,有的拿着菜瞧个不停,看上去颇为新奇的模样;有的把叶子全择了出来,把叶子跟梗完全分开;有的则飞快地坐下,把有虫的枯叶挑出来,一会儿功夫便择出来一大篮子的青菜。
一炷香过去后,面容严肃的先生便指着看上去从未见过青菜的童子,“你们回去。”
童子们听闻自己要去赶回去,瞬间便哭闹了起来,自有学宫的仆人将他们带下去,旁边学宫的学子们羞愧地无地自容。
他们即便是个傻子,也在身边人的提醒下懂了,连青菜都没见过,完全拿着玩的童子,怎么可能真得家贫?真得家贫的孩子,这个年纪早就帮家里干活做事了。
他们只收取家贫的童子,就是因为他们读不起书。而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家,要么是冲着学宫的名声,要么是冲着不要钱的课业而来,他们如何能要?
面容严肃的先生待人都安排好了,开口道,“现下我教你们一句话,只教三遍,然后你们诵读五十遍,可听明白了?”
童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齐声道,“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先生念了一遍,便让下面的童子读一遍。
穷人家的孩子从未识字,先生教的句子长而拗口,他们根本不知道意思,都勉强地跟着念了一遍。
先生自是瞧见了,却当做没瞧见一般,教了童子们三遍以后,便让他们自行诵读五十遍。
好些学子们都颇不赞同地窃窃私语,“李先生这样教导从未识字的幼童,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哪里能够再诵读,而且是五十遍?”
“是啊,我起初读书的时候,完全不识字,实在不耐烦诵读。”
“先生是不是折腾他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