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召见(1 / 1)
三月十五日,孝绎皇后寿诞的第二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寿诞当晚天降异象一事很快传遍了魏都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不知福祸,围聚在茶馆、瓦舍互探消息,议论纷纷,更有能人义士者公然高谈阔论。一时间,魏都沸腾,人心惶惶。高官富贾亦是内心有焦灼,不知吉凶。凤凰者,女子也,母仪天下,乃福兆。可这凤凰所指何人呢?飞往东南又是何意?
这天一早,观天测正使李光就被元恩皇帝叫进了大殿。一路上他忐忑不安,哆哆的念叨着:天机不可泄露,皇命不可违,天机不可泄露,皇命不可违,天机······他陷入了两难境地,对即将到来的事情惊恐至极。凤凰出,必遇真龙。安乱世,龙凤呈祥。昨夜观天象,天府星微亮,恰与此异象印证。他的大魏盛朝气数将尽。
气数将尽!
“微臣拜见皇上。”
“起来吧。昨夜天降异象,你怎么看?”
寂冷的大殿上传来元恩皇帝的声音,浩大而空遂。此时天已大亮,大殿外晨阳普照,不热也暖。然而只有这大殿上阴森一片,保持着与他的主人一样的心情。
元恩皇帝今年四十三岁,从年龄上看不算老,只怪他肥胖,走路颠簸,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他虽自幼锦衣玉食,却因先天不足,体质虚弱,这些年尤甚。故而,宫中传言,他已无太多时日了。
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他早将皇帝的福气享受到极致,自也不怕晚年祸至,无法善终。眼下,他残存的唯一正向希冀便是他可将这皇位安稳的送到他儿子手中,不背上断送祖业江山的骂名即可。
李光暗暗捻了一把汗,说道:“回皇上,昨夜臣观天象,见天府星微亮。异象显现之时,正对锁菱楼。凤凰者,女子也。破天而出之时,红光普照,乃吉兆。直冲东南,乃指方位。故臣推测,其喻指将有一位出自东南的女子母仪天下,福佑疆土,且其昨晚正处锁菱楼上。”
“吉兆?莫不是我大魏还有盛世迎来?”
元恩大喜,心中的石头落地。他立即赏赐道:“李正使夜观天象有功,赐西夷进贡和田玉灯盏一台。”
李光大喜过望,欢喜退下。大殿上,他含糊其辞,所言对也不对。受其封赏,他亦激动万分。
只叹世间福无双至,当日李光回家后不久,宫里就传来了他摔断腿的消息,没过几日他便上书“乞骸骨”,以颐养天年。之后的数年间,魏都再无他的消息。其子孙也偃旗息鼓,渐渐无人问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李光从皇宫离开当日,元恩便下旨封城,并请逐鹿道长进宫,再测天象。他虽年老,可并不糊涂。这些年,边关战事不断,洪涝、暴动、瘟疫,一样也没有饶过他。朝堂上臣子众多,真心无几。他都知道。历史几经展缓,不过大同小异。破国之相昭然若揭,纵使“英雄迟暮”,又怎可忍?
逐鹿,道士一个,修道于三原山清源观,与三原山净浊寺的大师和济交好。他五十有余,已知天命,着一身道袍,留着花白胡子,一双慧眼总是半睁着,无论是坐是站,拂尘永远倚着右胳膊,而且白得反光。他向来稳重,永远面色平和,脸上从不展现大喜与大悲,像极了一个斩断尘世的出家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深得元恩信任,每每遇事必来相商。尽管这个皇帝和这个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个道士而结交好运。
“天有异象,吉凶相生,祸福相依,初难定义。如若轻信笃定,难免有所疏漏,酿成大祸。贫道认为,为保万无一失,锁菱楼祝寿之女,必妥善安排,不可忽视任何一个。”
肃穆的皇宫里,逐鹿的声音沉稳有力,穿过宫殿里每一个漆黑的地方。
逐鹿此言与元恩皇帝不谋而合。元恩略有得意,为着自己封城的远见,他再次问道:“道长言之有理,可有详细计划?”
逐鹿一弹拂尘,拱手做礼。
“皇帝陛下,贫道听闻皇陵欲成,然阴气深重,道士做法为阳,此阴阳相冲,福气受损。若有女子自愿诵经辅助,必定阴阳相调,天官赐福,万年不休。三原山清源观为贫道出离尘世之观,贫道特求皇帝恩典,负责此事,做法诵经,为大魏祈福。”
逐鹿字字箴言,情真意切。
元恩思量片刻,大喜,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