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不简单的生长法(1 / 3)
第324章 不简单的生长法
王旭开心地又给电子系找了一堆事,投了点钱,不多,几十万而已。挺好,除了水利,土木之类的专业,水木的工科已经快被王旭一网打尽了。
连建筑系都在帮他设计新楼呢,这资源,嘎嘎香。
不过水木的建筑系和土木系找他要实习名额,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科学研究在外人看起来特神秘,但事实上,大部分先期研发的成本真的没多高,真正贵的往往是工业化的研究。
在前期,开脑洞,想对策,查论文,这才是常态,感觉和写手写小说其实差不多。
科学研究成本高的核心原因是试错,太多的脑洞根本无法实现,但成本却已经实实在在花出去了,然后出几篇告诉大家这条路是错的论文。
就好像你做一次材料试验没多少钱,但架不住各种组合的试啊,那结果就是,钱哗啦哗啦地流,然后你拿到一堆告诉你那个想法不对的论文。
王旭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很多道路的方向,无论是系统来的,还是后世听来的,哪怕他一知半解,但是他指出的路却往往有着很高的可实现性。
所以,虽然王旭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开脑洞,想法并没有多靠谱,但架不住电子系的教授们不信啊。
虽然没有像生长法项目一样拥有详尽的发展路线图,但这个新项目的根基却是生长法本身。
于是,一份报告递交上去,一个全新的生长法衍生分支就此诞生。
伱别以为就王旭的脑洞大,电子系的教授和博士们的脑洞一点不遑多让。
他们甚至提出了,把掺杂,金属镀膜,酸洗等一系列芯片加工步骤省略,从而直接生长出芯片可能路径。
关键是,这条道路画出来之后,就连王旭都得承认,这好像真的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更有各种在膜上加工的方法被提了出来,特别是有了生长法的两种设备进行参考,水木大学对于生长法的本质的研究也多少有了些进展。
于是,基于王旭提供的生长法设备进行改进的一系列脑洞改造就被提了出来,既然基材是什么样那就生长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