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991年的春风(1 / 5)
1991年1月底,一位老人来到上海,进行视察,并且指出,上海人民在思想上应该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这无疑是给上海,不,应该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在市场上,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下海的人越来越多,街道上小商小贩越来越多,私人企业注册登记的也越来越多。
同时,在股市上,又出现了一波向上行情,「老八股」每一支股票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其中飞乐电器股价更是一路飙升,直接破了500块,引得上海股民为之疯狂。
秦浩手里1.6万股的延中实业,也直接飙升到了320万,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翻倍,这就是股票的魅力。
可惜的是,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实在太少了,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心理预期下,手里有货的股民都死死捏着,谁都不知道股价能涨到什么地步,现在出手,要是以后再涨,就跟亏钱一样难受。
2月8号南方小年,万象广场门前已经搭起棚子,各色花草、对联等年货的摊位也陆续就位,90年代人们对于过年的热情还是十分高涨的,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时光。
对于大人来说,其实对于玩儿已经没什么兴趣了,基本上就是孩子喜欢去哪,他们就去哪,毫无疑问,万象广场绝对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吃喝玩乐基本都聚齐了。
沪联商厦这些百货商场,好不容易突破层层阻碍,把碍事的柜台给撤了,也的确吸引了一部分顾客回流,生意有所好转,就在这些百货商场准备大干一场,跟万象广场拼个你死我活时。
万象广场忽然推出了一个什么三包政策,一下子把南京路上所有的百货商场全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三包政策很复杂吗?其实并不复杂,能做到吗?不能!
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这些百货商场不是国企就是集体企业,仅仅只是撤一个柜台,它们就足足花了一年时间,这些百货商场的经理不说个个有徐总的水平,但绝对不会差太多,不可能看不到超市的销售模式对柜台销售模式是降维打击。
为什么不跟进?
做不到而已,在体制内做事就是这样,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方掣肘之下,别说是改革了,稍微改动一下都已经拼尽了全力。
这个三包政策就更不用说了,涉及到销售、售后、采购、厂家各个环节,但凡有一个环节没有衔接好,都不可能执行到位。
虽说南京路上这些百货商场也都推出了一些过年的活动,比如抽奖,送冰箱送彩电之类的,可效果并不好,跟虚无缥缈的中奖率比起来,还是三包政策更实在。
于是,从2月8号开始,万象广场的冰箱彩电这类家用电器,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像熊猫牌电视,创造出了一天卖掉1800台的销售记录,一举拿到了上海名牌的商标,熊猫电视的厂商代表笑得脸都要歪了,一个劲的握着秦浩的手说谢谢,都快四十的大老爷们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
不止是家用电器,服装品类也创造了新纪录,卖得最火的依旧是国外品牌梦特娇,不过也有几个国产品牌卖得不错,相继拿到了上海名牌的商标。
一时间,更多厂商蜂拥而至,除了提升销量赚钱之外,更多的是要提升名气,现在全国的商场都在盯着万象广场,或模仿或学习,只要产品上了万象广场的货架,就相当于有了一张名片,进驻全国各地的商场时,都有了主动权。
一些厂商甚至喊出了:宁愿亏钱,也要进万象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