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1章 颍川 上(1 / 3)
颍川,故属韩国,秦始置郡。
这里是中原人口最密集的郡国之一,是中国国家形态的源头夏王朝建都之地,是先秦时期法家圣地。
这里私学成风,文教兴盛,自古“高仕宦,好文法,喜争讼,多奇才”,传承到现在,已成为中原世家望族的核心重镇。
自东汉建都洛阳后,颍川距离京城比西汉更近,入仕的文人更多,名门世家渐渐发展起来。
东汉和帝时期,颍川人丁鸿向汉和帝刘肇提出了“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的建议,得到采纳后,颍川郡一百四十余万人的人口优势就此发挥出来。
虽然比不上人口更多的南阳和汝南郡,但颍川只有十七城,而另外两郡都各有三十七城,因此在孝廉名额的分配上,颍川世家反而更容易协商一致,世家间也更团结。
此时的颍川郡世家中,为首的便是“颍川四长”钟皓、荀淑、韩韶、陈寔所在的长社钟氏、颍阴荀氏、舞阳韩氏和许县陈氏,其次又有“并称李杜”的李膺和杜密所在的襄城李氏、阳城杜氏,以及紧随其后的鄢陵庾氏,阳翟郭氏、辛氏,定陵杜氏、丁氏、贾氏等世家大族。此外,由于文风昌盛,诸多寒士也常汇聚与此。
这些颍川士子中,有不少是当世成名大儒,更多的是李冰心知且仰慕多时,却还未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些济世之才。
不过受定南乡事件的打击,李冰的心情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就任由来讷安排这次的颍川之行了。
两人出了叶县之后,有两条路通往颍川地界,往北一点是昆阳县(今也属河南省叶县,往南一点是舞阳县。
最终来讷决定先去舞阳,再折道往北去昆阳,然后一路北上到父城、郏县,再往东去襄城、颍阳、颖阴、许县,达到鄢陵后,再从长社绕回阳翟,最后北出阳关,经过阳城,直往河南。
在舞阳,李冰和来讷拜访了韩氏在家授学、年过五旬的大儒韩融,同时李冰听说了第一位颍川“熟人”的名字:此后曾经权掌一州却又憋屈让位的冀州牧韩馥。
对这位最终在厕所自杀的“厚道人”,李冰倒是饶有兴趣,可惜前不久,韩馥刚刚在汝南袁氏的推荐和助力下进入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了,两人无缘相见。
此刻最让李冰惊讶的是韩氏宗族在舞阳县的规模,多达上千户人家中都有韩氏族人,算上姻亲附庸,合计竟有四千余人!
再与舞阳人的交谈中,逐渐了解韩氏的发家历史后,李冰才释然。
原来韩氏乃是战国时期韩国王室韩襄王的后代。秦末汉初之际,韩王韩信(非淮阴侯韩信就是这支舞阳韩氏的先祖。
汉初,韩王信的封地被刘邦迁徙到了太原以北,他又被迫投降了匈奴,所以韩氏曾经遭受过很大的打击。
直到韩王信的儿子韩颓当和孙子韩婴又率部投归汉朝,韩氏才得以回到颍川,重新开枝散叶,成为了少有的一家从西汉初到东汉末,累世高官,却又没被西迁关中的世家巨姓。
得知韩氏的祖先荣耀后,李冰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疑惑:
如此庞大的宗族力量,在唐代都还出了一个韩愈,难道现在就没有一些经世之才?
居然就因为门生故吏的道德枷锁让位于袁绍了?
离开舞阳,两人又来到了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