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到了阎王殿(1 / 3)
父母只是目送着坝子里,给自己的肉体送葬的队伍。
李文清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在阴间,父母是在阳间,阴阳两隔,是通不了话的,只有流着泪水,看着他们给自己的肉体送行。
天上是星空,没有月亮,按阳间的时间,已是半夜一点。李文清知道,自己是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死后是不能葬入祖坟的。因为自己年轻力壮,死后就成了厉鬼,是不能在白天出殡的,只有在夜晚,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出殡安葬。
坝子里,鞭炮齐鸣。
堂屋里八个壮汉,弯腰弓身,准备待命(棺材已放在两个大板凳上。随着一声号令:“起。”
八个壮汉一齐用力,棺材升起,平平稳稳落在八个壮汉的肩上。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大车小车,自己的家乡还是沿用古老的风俗,用八个壮汉抬着棺材出膑,表示对死者的格外尊重。
又一声:“走。”八个壮汉,表情严肃,迈开漂亮的步伐,陆续跨过门槛。
这时,手捧灵位的一个八岁小孩,走在棺材前面,李文清定晴细看,是叔父李松的孙子李兰。按照常规,灵位是由死者的儿子,手捧着走在前面,但李文清没有结婚,自然就没有儿子,只能是在直系亲戚中,挑选一个晚辈的儿子来代替。
李兰八岁,小胳膊,小腿的,真让人心疼,你看他一步一趋,认认真真的模样,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怜。
走在棺材后面的,第一梯队是手执金瓜斧钺,旗锣伞扇的队伍,第二梯队是吹奏丧乐的唢呐与锣鼓,第三梯队是手执花圈的长长队伍,第四梯队是前来吊唁的男女老幼。
整个队伍,人员众多,队形庞大,充分地显示了亲戚朋友,以及邻居对死者的尊重与怀念。
队伍在唢呐与锣鼓交替的丧乐声中,徐徐进入树林,树林里早已点燃了火把,火把的火光冲出树林,照亮了半个天空。
此时抬棺的队伍需要休息,前面抬棺的壮汉喊一声:“停。”八个壮汉把棺材从肩上移到铁叉上,站着原地休息。
棺材前面捧着灵位的小孩李兰转过身,“扑通”一声端端正正地跪在棺材前面,此时燃放鞭炮的人,迅速点燃鞭炮,大炮小炮齐鸣,直炸得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出殡的许多人捂上了耳朵,避免震坏耳鼔。
炮声的大小,炮声的激烈,更显示丧礼的隆重,震天炮声更是寄托着亲戚朋友们对亡灵的一片哀思。
直到抬棺的壮汉再次启动棺材,鞭炮声方才停息,小孩站起身,在前面行走,庞大的送葬队伍再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