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文学发展(4 / 4)
好书推荐:
我以力服仙
女配出国那天,大佬他急红了眼
都市修仙之仙帝无敌
渣攻不善良
天生赢家[娱乐圈]
在恋综世界当万人迷[快穿]
恋综女配,有话要说[快穿]
乌国行之捡了个正牌夫君
赘A和清冷影后上恋综甜爆了
思无涯
后面是因为入了翰林成了一个闲散小官,他游历接触的都是一方大员,而他就像是一个御用填词人,这心里是有非常大的落差,他又是一个高傲之人,郁郁不得志,厌烦之下就离开了,如果他一直留在翰林,就不会有后面的颠沛流离。
还有杜甫就不说了,出生杜家,家世显赫,一生就是为了做官,到处奔波,属实是官迷,后面也算是如愿以偿了,虽然是个小官。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人,孟浩然,这个也是一个人才。
科举考不上,就另辟蹊径。
这里分享一个大家都学过的一首诗。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就是一首典型的求官诗。
看名字,赠张丞相,诗名字只要是赠谁谁谁,不是有事相求,就是表达感激。
只要你能拍马屁,无论是皇帝还是丞相,科举考不上没有关系,自有别的办法入仕。
这说明一个问题,唐朝的这些诗人,都是饱读诗书想要入仕,而且还都能成。
然后到了宋词,这就更不用说了,唐宋八大家,哪个不是官身
为什么到元就是曲了呢
因为顶层的那些蒙古人看不起这些文学小道,元朝一共才有十几次科举,根本就不重视,而且就算是科举录取了,也当不了大官,都是闲散的幕僚行走,统治秩序还是以蒙古人为主,他们很多人并非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官职,大都是通过世袭获得的。
不重视科举。
诗词人家根本就更不在乎,所以一大堆知识分子,入不了仕,还要生活,那能怎么办,所以只能编曲,说书,都是为了生活。
这才有了元曲的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