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大马趴(1 / 3)
华夏拍摄的那些个以清代道光、咸丰,直到宣统这个末代皇帝为止时代背景的电影电视剧里,这官员、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用的不是铜钱就是银子,银子一般还是两头翘翘的银元宝、条状的银条或小石子一般的碎银子。
其实这扬描述很多都是错的,因为从明代后期开始就有大量的“卡伯”银币进入华夏——有人经过测算,从1550年到1645年,也就是从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海外流入华夏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华夏自产白银的接近10倍!
清代前五朝时流入的估计会更多,这其中“卡伯”银币占了很大比例,只是在那时候的华夏是用音译法称其为“比索”。
而从清代乾隆年开始,华夏沿海地区有钱人手里出现了成色9成、重量基本恒定的双柱本洋,这买东西时如果价值大,交易时更喜欢使用成色稳定的外来本洋。
对此张楠恶意猜测——那些编剧导演绝对没他的历史功底,再加上点刻意的“历史需求”,不然你个我大清用外国银元算个啥?
还有估计就是传统惯性思维加视觉效果,比如周星星的《九品芝麻官》,要是里边用银元代替银条用来陷害包大人,那这效果就比较搞笑了。
最后可能性就是“银元宝”道具好弄、成本低,银元道具的难度明显要难得多!
说白了为了利益,什么史实都可以忽略。
沉船位置有大量银币出现,这给人很大的盼头。维塔这趟下去是探路,没指望他现代就开始打捞——深海打捞是细活,单靠几具常压潜水服不够,还得加上其他设备。
时间长,事情多,反正麻烦一堆,还费钱。
张楠就在对泽口靖子道:“就不算设备购置费,单单船和人身上的费用一个月就是一两百万,时间拖得越久费用越大。”
这一听,泽口靖子道:“可千万别亏本。”
对此张楠笑笑,“谁知道呢,下边东西多就亏不了。”
说着就拿过通话器,按下通话键道:“维塔,先别理那些银币,你先趟一趟海床上的淤泥,多看几个地方。”
松开通话键,就听维塔-布鲁诺道:“明白,老板。”
铠甲型常压潜水服行动没普通潜水服那样方便,每次半跪用大钳子清理,还不用两条铝腿趟者快。
但用趟的办法只能去掉还床上头比较薄的一层淤泥,透过显示器能看到又有些银币被趟出来,但更多的地方还是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