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离别(2 / 3)
不如听从安排去妹妹家中暂居,父亲没了牵挂反而能安下心来。
“女儿知道了,明日一早便启程出发。”
面对离别,蔡琰心情不免有些低落,但更多的还是对蔡邕的担忧:“女儿走后,父亲在朝中定要小心谨慎,尤其尤其记得不要与董相国走的太近。”
蔡邕闻言便是一叹,太过聪明的人就是这样不好,什么都明白,也就担心的多。
只不过自己被董卓所提携,这关系又怎么是这么容易撇清的。
如今蔡邕对董卓也是心情复杂,从大汉臣子的角度,他无比希望董卓能被联军征伐戮首,但从个人角度,他未必没有感谢董卓的心情。
最终,他也只能无奈应付一句:“朝中之事为父应付得来,你不必担心,只要照顾好自己便是。”
蔡琰眼眶微红,只得微微欠身行礼,随后就在书房替蔡邕整理书籍起来。
待整理的差不多了,蔡琰这才最后行礼离开。
见女儿离开,蔡邕又是长叹一声,父女分离他心里也不好受,奈何时局如此只能接受。
今夜不仅女儿要收拾行囊,自己一样也要准备,天下大势之下,个人的力量根本无从逆转,自己只能与大汉朝廷一起被董卓裹挟着往长安而去。
要收拾的东西其实也没多少,最重要的就是一些书籍,作为以经学书法见长的名士,不管去哪儿,都少不了要钻研学问。
本想着不带太多书,但随便一收拾,不知不觉就塞满了几个大木箱子。
蔡邕无奈的摇了摇头,相比之下,好像还是《自然经》这种纸质书更加方便,虽然保存时间不比竹简,但可以记载更多文字,而且更加便携。
从这线装书籍的质地来看,幽州那些黄巾应该已经十分普遍用这种纸质书了。
光是把这书摸在手里,蔡邕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纸质书似乎带着一种新兴事物的生命力,而竹简反而感觉有种陈旧落后的感觉。
认真想了一下,他觉得这种感觉并不奇怪,若是把这本书里的文字篆刻到竹简上,没有个七八卷根本就塞不下内容,更不要说书籍可以印刷,成书效率不知高出几何。
新兴事物与老旧事物的优劣,一目了然。
并没有什么犹豫,蔡邕最后就把这本《自然经》塞进了怀里。
这玩意儿他越是研究越是有意思,不论是那新颖的自然学方法论,还是自然教思想教义,都让他大感惊奇,这也是董卓明明已经忘了这茬,但他依然还在研究这本经文的原因。
而且据他与朝中其他学者接触来看,私下研究这个的并不止自己而已。
至少抛开自然教那对士族极不友好的教义来看,经文之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对真正的学者就很是吸引,更不要说如今自然学方法论已经有所建树,如微观世界之论不知道让多少学者渴求一观,蔡邕也并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