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1 / 25)
睢阳之战的实况讲完之后,天幕终于暂时平复了一段时间。
武周的宫闱之内却突然传下了一纸诏书,入宫觐见的豫王父子出宫的时候就只剩了一人,据说是天幕上所讲的那个未来的闯下大祸的人君被留在了宫中。
与此同时李家和武家各家的幼子们也被武则天以膝下寂寞的名义,宣召入宫陪侍。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隶属于各种势力的朝臣们纷纷上书,试图揣摩圣意,然而却未尝得到一个明确的回复。
年幼的李隆基就这样被留在了宫中,他又想起来的时候祖母对他的问话,倘若给他这个当天子的机会,他是否愿意?
这心中的答案,早已预演过千遍万遍。
当然了。
不管这一条路是尸身血海,还是众叛亲离,他都势必要得到。非要论起来,昔日的太宗皇帝也杀兄夺位,可是海清河晏,治下一片清明,有此千秋之功,在将来青史上有谁还会刻意在意当年的污点呢?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也未必只有他。当下之世本就是千秋未有之变局,谁又不想搏一搏天下之主。
当然时空另一端的苏扶南对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察觉,她只是准备好了新一期的视频。
【睢阳之战后,唐廷几乎已经彻底反守为攻。而这里就不得不又提到一个人——郭子仪。】
随着天幕的再次缓缓展现,苏扶南温柔又平缓的声音如同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郭子仪,相比于之前我们提到的很多唐廷名将,郭子仪的知名度无疑是很高。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标签,再造大唐,功高盖主却得而善终,他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眼里的千古第一名臣,那个在大唐的薄暮余晖里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忠臣。】
苏扶南说到这里突然顿了声,才继续说道:【可是假如没有安史之乱,可能郭子仪终其一生能在青史上留下的笔墨也寥寥无几。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唐初到盛唐所出的名将就像浩瀚银河里的星辰,想在这里脱颖而出,实力和运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刘彻听到这里突然沉思,天幕的直播经过了这么多次之后,他当时突然对这个后世的唐朝有些兴趣。
这兴趣自然就名将身上。所谓忠臣良将,那个不是自古君王梦寐以求。
一个王朝的开端,君王起兵,一呼百应,乃至逐鹿中原,平定天下,通常都是这个王朝最武德充沛之时,然而当时间推移到王朝的中期或者末期,都会滋生出许多弊病。
周王联合诸侯讨伐无道,最终分封诸侯,彼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天子式微,诸侯做大。秦人覆灭六国一统天下,赧王却债台高筑,祭祀断绝。
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使秦国从一个诸侯不与之会盟的偏僻之地,一举图强。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始称皇帝。
然而呢?这个统一的
天下的王朝,竟然终究只有几年的寿数。始皇帝崩殂不足一年而已,天下哗然,反叛四起。但没有千世,万世,反而最终落得一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归根结底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制分封,以宗法为纽带,名义上土地只不过是周王分封给各地诸侯的,然而,诸侯世代积累之下,逐渐势大,封国之内庶民只识诸侯,而不明天子。待到王室衰微,各路诸侯自然群雄四起,争霸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