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战慎阳(1 / 5)
众人好奇不已,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王允的妙计。
王允坐直了身子,轻抚长须,从容说道:“陛下有意将求学之道,播于四海,令大汉青年,皆成饱学之士,诸位可知?”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都有些暗淡下来。
“司徒所言,下官等人如何不知?此事本是各有利弊,利者,便于我等后辈子侄求学,出仕,且在太学之中,多结交些同窗好友,对日后仕途,自然也多有裨益。只是如此一来,我等士族地位,只怕会日渐衰退,寻常农夫、走卒之子,也可同堂求学,同朝为官。”
“是啊,只是那时,陛下的纸质书籍一出,天下震惊,我等一时也不曾考虑到这些细枝末节,如今想来,只怕陛下也是筹谋已久了。”
“司徒,您不是说有重振声威的妙策么?何以提起此事?”
众臣纳闷道。
王允笑道:“这奥妙之处,便在太学之中。”
众人愈发疑惑:“此言何解?”
王允说道:“大汉天下,符合太学招收年龄者,数百万之多,可太学能容纳多少学子?太学也好,四处新办官学也罢,每次招考之时,门庭若市,人群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挥汗如雨。多少人想要求学,而不可得,而朝廷本就是百废待兴之际,更兼如今又是开疆拓土,鲜卑、羌人、南匈奴诸部,多有臣服,数年之后,只怕还要多出不知几个云海郡。治理地方,垦荒兴农,兴修水利,筹办医馆,开设药局,所需人才,不知繁几。”
“陛下早有愁容,太学和官学,每年所能培育贤才,少则万余,多也不过两万而已,怎能满足国家所需?”
众人之中,稍显聪慧者,已经听出了眉目。
“司徒的意思是……我等创办私学,招揽士子,与太学分庭抗礼?”
王允脸色顿时板了起来:“愚蠢,什么分庭抗礼?是为朝廷分忧。”
“啊……对对对,下官该死,是为朝廷分忧,哈哈哈。”
其中一人,却是面露忧虑:“只是……真要招收那些草莽百姓之子入学么?这……是否有辱斯文?”
王允斜视了他一眼:“短视之辈。此事已是板上钉钉,陛下一心想要成此大事,天下万民,也是翘首以盼,已非你我之力,所能逆转。既如此,何不顺势而为,将贤才收为己用?朝廷创办与支撑官学,耗费极大,能办出多少?我等齐心合力,不出几年,定可使朝廷贤才,多出于我等门下,那时,你我等辈,岂不高枕无忧矣?”
众人听得,抚掌称快:“妙极,司徒真乃无双国士也。”
“陛下那边……不知是否会应允此事?”有人提出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