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序曲:春兰杯上的两个人(3 / 5)
3:16,压陈冲赢的只有老曹和徐奉洙以及王语诗,其他所有人都赌藤原枫赢,但最后的赌注算到一起,竟然是3个人超过了所有人的赌注,还超了差不多2万块。
所以只要陈冲赢了比赛,那陈耀烨和周鹤洋就赔大了。
两个人坐在那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输、输、输……
陈冲在对局室里自然不会被这种怨念打扰,一身汉服拢着手看着面前稳稳发展甚至可以说波澜不惊的对局,思考着后面发展的方向。
就是不知道藤原枫这盘棋会怎么对付我。陈冲抬起眼皮看看对面老僧入定一样的藤原,又把头低下看着棋盘:按照对付攻击型棋手的原则来讲,白棋应该会铺地板,把战斗的格局向后推延,或者找一个适合白棋战斗的地方再开战。
可藤原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要铺地板的样子。陈冲看着棋盘上向两边张开分布错落有致的白棋,脑子里面出现了一个词:平衡。
陈冲的围棋不是讲究形状的围棋,甚至很多时候也并不注意实地和模样的平衡。和大多数棋手不一样的是,他在棋盘上首先注意的是可战斗性,比如可不可以打入、打入后有没有退路、有多大的腾挪空间等等。
这个问题施襄夏也很无奈。他自己是一代国手,当湖十局名传天下,教出来的徒弟却很类似于一个挥舞着大棒的野蛮人。
但老头也绝不会干涉陈冲怎么去下棋:在他看来,围棋也是要讲究因材施教,不能因为他的好恶而逼着徒弟去琢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况且古典围棋本就是很讲究力量与战斗的。
“在黑白开局强制对角星的时代,布局没这么多变化,所以古代的棋手们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或者说也只能放在中盘和官子上。”老聂在给研究室的同志们洗脑,“因此古代的棋手们的力量是非常非常大的,不要以为古典围棋就是那种慢悠悠的不思进取,那是日本人的下法,不是中国人的。”趁着现在对局还很平稳,老聂他们觉得给年轻人讲一讲力量与布局也是很好的,“当然,还是不固定开局模式比较好。但日本自己几十年几百年也没有在布局的研究上有很大的进展,比方说他们很莫名其妙的认为三三不能下。”
其实不下三三并不是日本人的事情,中国古代也不下三三,而依据在于棋谱上的“高者在腹”,绝大多数棋手都觉得点三三让对手撑起大模样对于棋局很不利。
而实际上,下三三的确很不利,那个时代因为眼位不是目数还要还目,所以让棋手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中央决胜负上。
“因此才说吴清源和木谷实的伟大。”老聂看着棋盘上12手的波澜不惊,觉得还可以多说些什么,“不点三三不下天元几乎是1930年以前围棋界的共识,但吴老师用自己和秀哉名人的对局告诉整个世界:围棋还可以这样下的。他和木谷实两个人一起引发了一场革命。”
大竹英雄点点头接过了话头,引用了一句话:“相对于他的天才,吴清源曾经在棋盘上的努力就显得如此的微渺;相对于木谷的努力而言,天分这个词又难以表述他一生求道的执着。”
老聂看了他一眼咳嗽一声:“不过日本围棋对于对局的平衡性把握的还是非常好的。”他看着电视画面上自己徒孙的布局很感慨,“就算他师父出手,也很难去破坏这个平衡吧。”
角地与大边的平衡,一条模样与对应的实地的平衡,内与外的平衡。苏羽告诉过藤原什么叫做缺陷,而藤原从拜入苏羽门下开始到现在所追求的就是消弭形状上的缺陷,以及如何达到真正的局面平衡。
老聂看着18手之后棋盘上布局的情形,点了点头:“小藤原现在可以出师了。”
很完美的布局手法。陈冲如果认真的研究一下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棋谱,就会发现与此类似的有一位号称前五十手天下无敌的棋士和藤原现在的手段如此的类似。
老聂在装够了深沉之后,拍着棋盘哈哈大笑起来:“有我聂某人当年的风范!”
马晓春看了他一眼:“你徒孙比你强多了。”
“废话。”老聂不以为意,继续笑得像开了花一样,“如果还不如我,那苏羽还教这个徒弟干什么。这么说吧,”他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例子,现在正好拿出来,“现在一个书法家要是字写的连王羲之都不如,那才叫废柴。因为现在这个年代在这里摆着,这个环境在这里摆着,一代比一代强是理所当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算是侏儒至少也能看的更长远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