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家畜(2 / 4)
追根究底的原因,大家已经无法回忆,唯有少数人还能记起,随着“闭锁世界”的出现,西区逐渐变成了所谓的“理想乡”,既乌托邦。
全体国民都能获得平均的所得,建造没有差异的居住处,胸怀轻微的信仰心,而且还可以度过安宁每一日的地方。
某位学者构思的乌托邦,大概就是这样的地方吧。
在他们的城镇,灿烂的宝石和灰暗的石头被视为价值相同。
由于实行物资均等化,他们打从一出生就没有“物价”这种名词。在所有物资想要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这片土地上,所谓的稀有性并不存在,也因此不会培育出独自性。对于个体观念并不存在的他们来说,彼此斗争没有意义。所以不会产生落败者,也没有胜利者。在不自觉状态下实现平等社会的他们并不具备“竞争社会”这种概念。
所以,西区的人根本从骨子里就没有任何竞争的念头。
如果改变看事情的角度,西区即使被批评为“闭锁世界(反乌托邦)”或许也是无可奈何。没有斗争、没有歧视、没有疫病、每年每月每日每秒都过着同样生活的他们基本上连什么叫作“不幸”都不明白。
没有了不幸,那么剩下的难道不就是幸福了吗?
已经获得人类最大限度满足的他们应该是幸福的。
在这种地方出生的他们总是甘愿地接受这种“幸福”,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生活。
不懂竞争社会的他们不清楚何为虚伪。因此不会做出“怀疑”的行为,也不会试图推测他人的真正想法。
这就表示,他们是不进行“思考”行为的家畜。
获得衣服,获得居所,还会定期获得粮食。
放弃思考的行尸走肉。
他们生产的东西是信仰。
思想教育,偏差的知识,人类的品种改良。
要进行这些,名为宗教的洗脑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获得“建立理想之乡”这个正当理由的一部份神群很欢迎这个鸟笼,认为这才是人和神应有的姿态。
理想之乡“乌托邦”才正是人与神能够建构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理想形式。
但,这是正确的吗?
有人无法认同,更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