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线装书的前世今生(3 / 3)
影印本其实就是木刻本的“影子”,犹如佛骨舍利有“真骨”和“影骨”一样,这些影印本就是很多珍贵古籍版本的影子,因此两者在价格和价值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
很多时候,一些狡猾书贩喜欢拿影印本来冒充木刻本,以此来赚取高昂的利润。比如,一本《元刊文心雕龙》木刻本,在拍卖会上可以拍卖到203万的高价,可是民国影印本在市场上最多才3500块钱,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的影印本则是600块左右。两者之间的价格相差十万八千里,令人乍舌。
木刻本和影印本很难区分,只有一些老行家将东西拿到了手里,这才能分辨出来。
首先看纸背有没有深浅不一的墨痕,刻本定有,影本绝无。不懂可以找两本比一下纸背立即就知道了。
原理如下:刻本是在木版上刷出来的,由于木版上墨不可能完全均匀,手工刷的力量也难以完全均匀,所以有的字或字的笔划着墨后,颜色会渗到纸背面,造成书页背面颜色深浅不一,很不整洁。而影印书不使用刷版技术,靠光影成像,印刷也不存在凹凸底面,印出的书不论正、反面都很光滑,尤其纸背非常干净整洁,不会有无规则的部分字透纸现象。
林逸对于线装书的认识并不深,但他却懂得如何分辨影印本和木刻本。
此刻,林逸拿出一本《因果经》,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本书的正面和背面,果然,字迹正反两面凹凸不平,某些地方还残留墨迹,毫无疑问,这些佛经绝对是木刻本无疑。
明白了这些佛经的刻印方式,林逸也就知道了它们潜在的收藏价值,不用说,发达了。
木刻本一本难求,何况一下子收了这么多。
心情激动,激动中又有些小兴奋,兴奋的想要吼几声。
林逸向来不避讳地金钱的渴求,即使他现在手中已经有了一百多万,可是又有谁嫌钱多呢?何况在这个百万富翁多如狗,千万富翁抱团走,亿万富翁藏北斗的年代,一百万真的是太少了,少的才够有钱人喝几瓶红酒,一百万也太虚了,虚的连去京城买一间厕所大的地方都不够。
所以林逸的观念很简单,捡漏,赚钱,不断地捡漏不断地赚钱,不断地积累财富,直到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被称为有钱人……
强行压下内心那汹涌起来的澎湃,林逸蹲下身子,开始细致地整理那些宝贝似的线装佛经。
320本,品相还都不赖,只是有十几本因为在麻袋里挤压的缘故,变了形状,书脊折断。还有几本线装书天头(上部)有些破损,当然,内页里面虫蛀,霉斑,这些也是免不了的,从光绪到现在,一百多年的东西,你不可能让它像新华书店的书那样崭新整洁,何况,书和人一样,人老了还要长皱纹,长老年斑,书老了,也要发霉发皱,也要长黄斑。
虽然玩书的时间不算太长,林逸却也清楚地知道“品相影响价格”这个收藏界的至理名言。而在旧书这一行,玩书的向来有一个最高的境界,就是“玩旧如新”,意思就是玩的虽然是旧书,但那旧书的品相却像新的一样喜人,拿在手里那才叫宝贝,那才叫显摆,那才叫古色古香,清雅脱俗,怎么看你都不是一个俗人。可你要是那一本破书,发臭发霉的,不管这本书值多少钱,看上去你也是废品站捡破烂的。
由此可见,旧书的品相是多么重要。直接决定了玩书的主人是什么档次。
放在以前,面对这些破损的宝贝旧书,林逸只能徒自吁叹,无可奈何。花钱让那些所谓修缮古籍专家进行修补,没个几千上万估计下不来;要么就纹丝不动,你技术不行,与其自己动手修补把聋子治成哑巴,毁掉整本书,还不如放着不动。
但现在的林逸不一样,他有古籍修补的特殊能力。
能力不用,过期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