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行动(1 / 3)
第405章行动
为了排版,***还是要弄的,不过免费版的这一章我已经放在公众里面了,大家不要订阅这一章了!
---
“该交代的我已经交代的差不多了,关于‘金矿’的事情绝对不容有失,情报司要注意一点,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内里是由你们情报司接管的,东来,要注意留心别让有心人混进了队伍之中!”
李汉两人在设在纸坊小镇的赵家庄园待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天色已经黑去之后,方才带上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皮包,从把守严密的小镇离开。
“是,请先生放心。所有接触‘金矿’的人员,我们都已经下了封口令,并且控制了所有知情人员的家人!”
李东来接过皮包,表情略有些不自然。
“先生,铜币案已经基本上彻查清楚了!”
月前军政府控制了军需副部长刘佐龙的举动最终还是打草惊蛇了,结果短短几天时间内,情报司掌握的一些线索或者被抛弃、或者干脆消失掉。最终李汉准备快刀斩乱麻扫清背后某些势力的打算落空了,情报司费了又费了不少的功夫,才重新理顺了线索,终于追踪到了几个关系!
“什么时候行动?”
“本来是订在昨天的,只是那边传来消息说这一路不好走耽搁了些时间,估摸着要到明后日才能抵达地点!”
马车内一阵沉默,李汉闭着眼微微点了点头,明天是十月十日,9月参众两院在内阁的提议之下终于通过了将十月十日定为“国庆日”的提案,于情于理占了首义之地武昌的他明天都要费些心思捣鼓些活动来。
十月十日国庆节,武昌召开***的革命胜利纪念大会,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日!
武昌原咨议局改建的军政府办公建筑前的才刚刚规划出一个轮廓的简陋广场上人山人海,这是典礼的主会场。人群从川鄂陕甘四省各地赶来,大家争相一睹庆典的热闹。现场有数架摄影机,是李汉为了记录下这一庆典,特别跟洋人购买的,为的就是为这个最是健忘的民族保留一份记忆。
典礼自然没法跟后世共和国的庆典相提并论,甚至在亲自设计过问的李汉来只能用简陋跟上不了台面来形容,不过,一干军政府大员提前见识过彩排时都表示十分满意。
首先是辛亥革命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为了纪念在‘阳夏战争’、‘鄂中战事’、‘北线战事’、‘保卫***’的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经李汉提议,最终决定在武昌这块将建立成武昌革命广场上建立一块革命英雄纪念碑,并同时将场地平整,更名为革命广场。此事李汉有效法共和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之意。但又没有那么高的比拟,毕竟辛亥革命并不等于全国人民的解放,而川鄂政权也只是一个地方政权罢了。
革命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640多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总共高约65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南北长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三面镶嵌着三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为主题武昌首义、北线战事和保卫***为主题。还有一面,镌刻着在此次革命中牺牲的能够查到性命的约七千一百名战士的名字,还有不少的已经没办法查找到性命的,只能最后以无名烈士代之。除此外,纪念碑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四个花环。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一侧刻有李汉聘请的书法大师亲题的“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议会副会长刘心源亲自起草的祭文,碑身两侧装饰着用铁血十八星旗、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24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虽然远远比不得后世的***,却也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今天天公放晴,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上午八时,庆典正式开始,随着红绸布的移开,整个纪念碑显露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对此行注目礼,军人行军礼。在纪念碑前,秦时竹通过广播,朗读了祭文:“……夫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革命肇始,众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去除一人**,成我中华民国……为争取中华民主、自由、平等之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读完祭文后,在李汉的率领下,全场群众对纪念碑敬献花圈之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并默哀一分钟,追忆逝去之英烈。
随后李汉宣读了表彰令,对武昌首义至今涌现出地位杰出人物,授予他特意向北京申请的文虎、嘉禾勋章。由于这一年主要是战斗为主,因此在光是军人跟将领便占去了大半的名额。
首义领袖吴兆麟当仁不让,获得唯一一枚一等嘉禾勋章并文虎勋章,熊秉坤因正在四川着手强攻甘肃,他的那枚二等文虎勋章以及一等嘉禾勋章由李汉代为保管。随后何进上前领一枚二等文虎勋章,三人之后再无高层将领上台。随后何茂昌作为中层士官代表、谢庆作为低阶士官代表分别上台接受勋章。除此外还有三位普通士兵代表,一位陈方,属工程八营王金龙麾下,首义当晚随他组建敢死队,在举义当晚被一个炸弹炸断了一条腿,成为敢死队至今唯一存活下来的老兵;一位秦忠国,乃是***籍的士兵,原本在襄阳服役的他随清军标统刘温玉南下,全军被击败后其被俘,随后经过劝说之后投入李汉麾下,在先后数十场大小战斗**击毙四十三名敌人,立下了不小的战功;最后一位军方代表为张铮,乃是武昌起义之后自南洋回国支援革命的南洋侨胞,后来被川鄂新政吸引到了湖北来,随后跟他大小战事打了不少场,两次拒绝被任命为班长、排长只想战斗在一线的他在军中小有些名气,李汉也为他申请了一枚文虎章。
还有四人是各界代表,一名叫做宋鸿的年轻医生,在战争中作为军政府急缺的军医上前线,为给伤员动手术,曾在大仗之后连续三天三夜奋斗在简易的手术室内,最后昏倒在医院内醒来后继续工作,着实感动了不少人。盐商陈伟元,先后向军政府捐赠近十万元的各种物资,其中不乏军政府紧缺的硝石等军工必需品;一个普通老人--李富贵,据说曾是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淮军老兵,他的大儿子战死在阳夏的消息传回去之后,又带着二儿子过去参军,后来二儿子在***重伤不得不退役之后,又强令他的小儿子加入了新兵营,在这个好男不当兵的年代里,这样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