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日苏要和谈(1 / 4)
第489章日苏要和谈
“日军现在有五个师团又调入了关东军,此时关东军编有17个师团。我们进攻热河,已经触动了日本人在伪满的神经,此时关东军大军积聚锦州和赤峰一带。”范种指了指北边,又向南指去,“他们甚至还抽调了在苏北的13师团。”
13师团也是先锋军的老对手了,调去关东军可能是为了让他们传授一下经验。相对于华夏其他地方,东北地区可以说是日本人最为关注的。这里不仅是日本人进攻关内的一块跳板,而且还是他们走向大陆的一个庞大基地。此时日本已经向这里移民了近百万,他们曾经还有将天皇移到这里来的打算。
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经规划了快半个世纪了,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调教,伪满不久后就可能直接成为日本人的领土了。这样的熟地,不是像长江流域那样的生地,来之不易,自然不肯轻易的失去。要知道,日本人有了伪满、台湾和朝鲜,才维持住了世界大国的地位。缺了其中一个,远比失去华北、华中等地影响更大。
鬼子们集结大军在与先锋军对峙,却没有主动进攻。他们隐约了解到了先锋军进攻热河的理由是,那里离得京津地区太近,必须留出一定的战略空间。
按照如此的说法,先锋军的做法也不算突兀。但先锋军是不是要继续收复失地,决定着下一步日军的行动变化。如果先锋军继续进攻,他们只有拼死防守了。如果先锋军的进攻停止,为了拖时间和保存实力,他们也可能继续扯皮。
对峙期间,鬼子们也不忘继续调集重兵来加强防守。
“日本人的师团序号已经到了51了。他们在逐步的压缩100号以后的师团,也缩减了混成旅团的序编。”范种又道。
原来历史中,日本人主要是考虑到师团的编制太大,而兵力又不足,不利于维护那么多占领的地盘,需要小一点的编制。而且裕仁手下的那些嫡系中长成的中下层级军官们需要出头夺权的机会,师团他们是没有资历的,而联队的规模无疑要小一些,所以的混成旅团这个比联队规模要大,比师团规模要小的编制就成了一种比较正式的编制。快速的扩充到了39个混成旅团。主要集中在华夏。
但此时因为先锋军的出现,日本人被积压的没了多少地方。所以混成旅团的规模自然要小了很多。
在于先锋军的作战中,还是需要大师团的规模才能抵挡。
而同样的100号以后的特设师团战斗力极差,在原历史中也曾遭遇过被缩减的待遇。这个时空遇到先锋军被打得七零八落,108、114等师团更是早早被全歼。这样的军队对付中央军还可以,但对上先锋军只能是送菜。加上主力师团损失很大,日本人也就狠下心来,要把序号100以上的师团逐步缩减。
相关的预备役部队正在调整分类筛选,部分转入主力师团,一些不合格随着那些100号以上的师团调入伪满、朝鲜或者台湾等顺民之地执行警戒任务。而有大量的新青年被国内征集上来加入新的师团,从而很快的突破到了51的序号。
序号虽然到了51,但师团的数目却没有那么多,第9、16、26等师团都被全歼,编号被摘除了。第14师团因为有部分残兵带着2面联队旗逃了出去,加上14师团出身的军方大佬的干涉,还勉强撑着面子,没有被取消。不过也元气大伤,丢尽了脸,让曾经的老长官土肥原贤二大为恼火。
板垣征四郎的死,也成全了日本军队勾画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此时还在越南征讨伐掠的第5师团也被日军树立起了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的典型。实际说起来,第5师团也被先锋军灭了两回了,都是侥幸逃脱存活。
另一个打不死的小强,第10师团也已经在围困在陕北的时候,就被抽调了骨干带着联队旗到本土重建,所以也侥幸保存了下来。不过26师团却没有那么幸运了,最后的一点力量也在秦岭中消散了。
同时消亡的还有在万家岭逃过了一劫的106师团。这一次没有空中救助,战斗力不强的他们也只有覆灭一途。同样命运的还有109师团和116师团,都在桐柏山之战后,也随着第9和第16师团被彻底取消了编制。只有其中还没有丢失的联队旗,被编入了其他军队。
当初在陕西的时候,留给了鬼子太多的时间。日本人也担心出问题,才把那些残存的联队旗带回去,重编序列。这才是使得在桐柏山上全歼的效果并不是那儿明显。
面对着先锋军,新组建的师团此时主要的任务还是战斗,而不是警备,所以原来历史中的警备三编制就不适合了,大部分还是采用了原来的四单位师团编制。只有少数的几个采用了警备三编制,用于维护占领地盘上的治安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