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集(1 / 1)
人物评价:
总评
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智慧的总统之一,人们尊称他为“政治哲学家“而非摇头鼓舌的“政客“。亚当斯曾说:“政治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是我应该潜心修习的;立法学、行政学与谈判学,应被置于众学科之上。“约翰·亚当斯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有着更惊人的学问和思想力。他曾说过“人民和国家在逆境里被锻造。“毫无疑问,这是他的想法也是美国的经验。
作为一名爱国者、外交官和政治家,约翰·亚当斯在众多开国元勋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作为华盛顿总统的继任者,却使他相形见绌。与法国进入准战争状态、1789年制订的“客籍法和惩治叛乱法“是其最有名,也是最受争议的政绩。
英国人曾将他视为仅次于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第二号“邪恶人物“,派出刺客对他穷追不舍。他的妻子曾提醒他要注意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的保护,否则可能引发美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和妻子的爱情故事,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不过,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指责他是“该死的美国暴君“,“一个全人类都应该诅咒的恶棍“。一个小酒馆的老板曾诅咒他:希望早晚有一枪能打到老亚当斯胖乎乎的屁股上。
“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够与之交谈的人不多,“亚当斯曾经这样说。“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与任何人就工作问题礼貌而得体地谈话。但是,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我从未感到愉快。“这种表白概括了亚当斯性格中的矛盾性:他热爱全人类,对全人类抱有深沉的感情,却学不会与单个的人相处。在家人面前,他是一个热情、博爱的人;在外人面前,他却显得冷淡、清高而自傲。年轻的时候,他的抱负激励他发愤图强,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不仅如此,如果条件允许,要成为一个伟人。他继承了母亲的争强好胜、急躁和大起大落的性格。他经常陷入深深的绝望和忧郁之中,通常是由于患了某些疾病、遭到公众的批评或者自己的成就没有得到认可。某些历史学家认为他可能是躁狂抑郁病患者。由于他性格有些偏执狂的特征,所以很快就会察觉出别人利用他的没有好人缘的弱点,败坏他的名声而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阴谋。
正面评价
“波士顿的约翰·亚当斯先生为这个国家的独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我称他为美国独立的擎天巨柱。是他确立了辩论的做法,他通过坚定执著和滔滔宏辩,不仅展示了正义,也展示了正义的权宜性。“--新泽西州理查德·斯托克顿,《独立宣言》的签署者,1776年。
“亚当斯拥有一颗为友爱而生的心灵,容易受到最温柔的感情的感染。他仁慈、宽厚、开明;对待朋友友好热情,然而对待敌人决不妥协。“--亚当斯任驻英公使时,居住在伦敦的美国保皇党逃亡者乔纳森·休厄尔如
“我觉得亚当斯先生总是对公众的利益抱有一种火热的激情,而他对这个世界的更为深刻的了解似乎矫正了那些对他产生过影响的妒忌心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88年。
“在公务人员的历史中,你是如此卓尔不群,从来没有人能够质疑甚至怀疑你的正直。你的朋友和敌人都承认你是个诚实的人。“--本杰明·拉什
“我对他的正直的信心从未有一丝的减弱,对他抱有一种牢固的友情。“--托马斯·杰斐逊
负面评价
“你永远都不能成为一名战士,你只会纸上谈兵。你有制定策略的头脑,但没有战斗的雄心……我看透了你的内心。议会议员的职务让你疲惫不堪,从波士顿跳到布雷茵特里,又从布雷茵特里跳到波士顿。你在城市的大街上游荡,像90岁的弗林特牧师一样沉迷。你什么都不在乎,惟一的目的就是挣够足够的钱,舒舒服服地过日子!“--马萨诸塞州詹姆斯·奥蒂斯
“他对祖国的意图是好的,一直是个诚实的人、明智的人。但是,有的时候,在某些事情上,完完全全失去了理智。“--本杰明·富兰克林,1783年。
“亚当斯先生和他的联邦派企图用欺诈削弱共和国,用武力摧毁共和国,代之以一个英国式的君主政体……“--托马斯·杰斐逊
“无论杰斐逊先生的当选对社会有多么危险,我认为亚当斯先生的当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知道他的头脑具有革命性、狂暴性和报复性……他的怒气和自私会不断恶化;他的骄傲和兴趣会同时迫使政府迎合民主党和激进派的意见。“--亚当斯政府的财政部长奥立弗·沃尔科特
子孙后代
“纳比“·阿比盖尔·亚当斯(1765~1813):曾与罗亚尔·泰勒订婚,后解除婚约。1784年,与威廉·斯蒂芬斯·史密斯(独立战争中的退伍军官,曾担任亚当斯的秘书)成婚。亚当斯任总统期间,史密斯担任纽约港的测量员,1813~1815年,代表纽约州成为美国国会议员。阿比盖尔经受了三年的剧痛折磨之后,死于癌症。
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第6任总统。
查尔斯·亚当斯(1770~1800):律师。30岁死于酒精中毒。
托马斯·波尔斯顿·亚当斯(1772~1832):律师。他经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为当地的一个妓院老板辩护,曾轰动一时。他在费城的事业小有成就,同时,在国外担任自己的哥哥约翰·昆西·亚当斯的秘书。但是,他也酗酒过度,去世时负债。